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裹包的意思、裹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裹包的解釋

(1).包裹;行李。 明 唐順之 《謝賜銀币表》:“民之襦緼,為賊裹包;民之貨錢,充賊囊橐。”

(2).包,包裝。 明 高明 《琵琶記·書館悲逢》:“[生]如今安葬了未曾?[旦]把墳自造,土泥盡是我麻裙裹包。”

(3).包圍。 清 李漁 《奈何天·師捷》:“聽軍聲遠號,看旌旗裹包,氣昂昂,知是麼麼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裹包”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主要分為現代包裝術語和古代文獻中的用法兩類:

一、現代包裝術語

  1. 定義
    裹包指用紙、塑料薄膜、鋁箔、複合薄膜等柔性材料,将物品部分或大部分覆蓋的包裝方法。其核心特點是操作簡便、成本低,且便于運輸和銷售,廣泛應用于食品、日用品等領域。

  2. 分類
    根據形式可分為三種:

    • 折疊式:適用于方形或長方形物品,将材料緊貼物品後折疊端部包裹,是應用最廣泛的方式。
    • 扭結式:通過扭結材料兩端封口,常見于糖果等小型物品,分為單端和雙端扭結。
    • 密封式:通過熱封或粘合實現完全封閉,多用于需防潮、防氧化的産品。
  3. 特點與優勢

    • 適應性強,可包裝球形、圓柱形等不規則物品;
    • 提升産品美觀度,便于陳列和攜帶;
    • 保護物品免受外界污染或物理損傷。

二、古代文獻中的含義

  1. 包裹或行李
    明代唐順之《謝賜銀币表》中,“裹包”指被賊人掠奪的衣物行李。

  2. 包裝或封存
    如《琵琶記》中“麻裙裹包”描述用布料包裹泥土築墳的場景。

  3. 軍事包圍
    清代李漁作品提到“旌旗裹包”,形容軍隊包圍敵方的狀态。


三、現代應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包裝技術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權威百科或古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