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呵叱驱赶。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沉聿》:“二吏呵驱甚迫,遂北行可二十里,至一城署。”
“呵驱”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呵驱(拼音:hē qū)指呵斥驱赶,即通过严厉的呵责迫使对方离开或行动。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带有较强的命令性和强制性。
词义来源
源自唐代薛用弱《集异记补编·沉聿》中的记载:“二吏呵驱甚迫,遂北行可二十里,至一城署。” 此处描述官吏严厉催促并驱赶人物的场景,体现“呵驱”的压迫感。
结构分析
语境应用
多用于描述权威者对下属或对象的强制行为,如官吏驱赶百姓、主人命令仆从等场景,常见于历史或文学文本中。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集异记补编》原文或权威古汉语词典。
《呵驱》是一个汉字词语,含义为驱逐、赶走。
《呵驱》由“口”部和“馬”部组成,总计12个笔画。
《呵驱》的来源是从古代诗词中演化而来,常用于表达驱逐、排除等意义。
繁体字为「呵驅」。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差异,但《呵驱》基本上保持了现代的写法。
1. 雨停后,她挥动手中的扫帚,呵驱着麻雀飞离树林。
2. 声音嘹亮的号角呵驱着队伍前进。
1. 呵责:责备、训斥。
2. 呵叱:严厉地责备、批评。
3. 驱散:驱走、分散。
4. 驱除:驱逐、清除。
1. 赶走:驱逐、逐出。
2. 驱逐:把人或物驱赶离开。
3. 排除:清除、消除。
1. 吸引:吸取、引起。
2. 招来:引来、吸引。
3. 接纳:收留、容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