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選·曹冏〈六代論〉》:“掃除兇逆,剪滅鲸鯢。” 李周翰 注:“鲸鯢,大魚吞食小魚者,以喻不義人也。”後因稱剪除兇逆為“翦鲸”。 唐玄宗 《行次成臯途經先聖擒建德之所緬思功業感而賦詩》:“幸過翦鲸地,感慕神且英。”
“翦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核心含義與出處
該詞最早出自曹冏的《六代論》:“掃除兇逆,剪滅鲸鲵”,其中“鲸鲵”被李周翰注解為“大魚吞食小魚者,以喻不義之人”。因此,“翦鲸”原指剪除兇惡叛逆之人或勢力,常用于比喻鏟除暴虐、不義之徒。
詞語結構與演變
其他解釋争議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翦鲸”解釋為“勇往直前、戰勝困難”,這可能是對原意的擴展或誤讀。但從傳統文獻和多數注解來看,其本義更偏向正義征伐而非單純勵志。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學領域,描述平定叛亂或鏟除奸惡的行為,例如:“翦鲸之舉,彰顯王者之威”。
注意:由于古代詞彙的語境特殊性,“翦鲸”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其含義。
《翦鲸》是一個成語,指的是剪裁魚翅或魚鳍,用以制作食材,也可引申為指控他人以謀取私利。在喻指某人通過不正當手段牟取私利的情況下,可以使用這個詞來形容。
《翦鲸》的部首是翦(jiǎn),它由21畫組成。鲸(jīng)的部首是魚(yu),它由11畫組成。
《翦鲸》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漁民剪裁捕撈的鲸魚的行為,用以表達剪裁魚翅或魚鳍的動作。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翦魚」。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書寫方式有所不同。所以,《翦鲸》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的有所區别,具體的寫法需要參考古代文獻和考古資料。
1. 他以制作魚翅為名,實則是翦鲸之舉。
2. 這家公司被指控翦鲸衆多,涉嫌非法獲利。
翦剪、鲸魚、剪刀。
剪裁、切割、割取。
保護、保存、維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