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樽的意思、酒樽的詳細解釋
酒樽的解釋
亦作“ 酒尊 ”。亦作“ 酒罇 ”。古代盛酒器。《後漢書·章帝紀》:“ 岐山 得銅器,形似酒罇,獻之。”《後漢書·王霸傳》:“ 茂 ( 蘇茂 )雨射營中,中 霸 前酒樽, 霸 安坐不動。”《後漢書·張衡傳》:“﹝候風地動儀﹞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唐 羅隱 《梅花》詩:“愁憐粉艷飄歌席,靜愛寒香撲酒罇。”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詞:“我飲不須勸,正怕酒尊空。” 清 厲鹗 《人日立春用壬寅年人日雪韻》:“佳節翩翩故作妍,新詞祝向酒尊邊。” 清 潘其燦 《癸卯歲暮感懷》詩:“夢斷梅花鄉國遠,愁憑竹葉酒樽寬。”
詞語分解
- 酒的解釋 酒 ǔ 用高粱、米、麥或葡萄等發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飲料:白酒。啤酒。料酒。 * 。茅台酒。酒漿。 筆畫數:; 部首:酉; 筆順編號:
- 樽的解釋 樽 ū 古代盛酒的器具:“春風東來忽相過,金樽渌酒生微波”。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酒樽”是古代中國的一種盛酒器具,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和實用功能,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 詞義:酒樽(拼音:jiǔ zūn),又稱“酒尊”或“酒罇”,是古代用于盛酒、溫酒的容器,多見于貴族宴飲場合。
- 曆史背景:最早可追溯至漢代,青銅材質為主,形制多為圓形、直壁、深腹,有蓋和獸銜環耳,底部三足。
2.用途與功能
- 盛酒與溫酒:酒樽通常置于宴席中央,主人用勺從中取酒分予賓客,兼具溫酒功能。
- 禮儀象征:作為高級禮器,常用于祭祀、宴賓等正式場合,體現身份地位。
3.形制特征
- 典型結構:圓形為主,深腹可儲酒,三足設計穩固,獸銜環耳便于搬運,蓋子可防塵保溫。
- 材質與紋飾:多為青銅鑄造,表面常飾以篆文、獸紋等精緻圖案,彰顯工藝水平。
4.文化意義
- 文學意象:如李白詩句“莫使金樽空對月”,酒樽被賦予豁達、享樂的文化象征。
- 稀有性:現存實物極少,如邯鄲博物館的“東漢金銀塗乘輿大爵酒樽”與故宮藏品并稱孤品。
5.與其他酒器的區别
- 與“爵”對比:爵是飲酒器,形制有流、尾、柱,小巧便攜;酒樽為盛酒器,容量更大,注重穩定性。
擴展閱讀:酒樽不僅是實用器具,更承載了古代禮儀、藝術和文學價值,是研究漢晉社會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邯鄲博物館或故宮博物院的相關展品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酒樽》一詞的意思及來源:
《酒樽》這個詞可以指代用來裝酒的容器或器皿。拆分部首為“酉”和“木”,分别表示酒和木頭。根據筆畫的計算,它的總筆畫數為10。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
繁體字和古時漢字寫法:
在繁體字中,《酒樽》這個詞的寫法為《酒樽》。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有時候會使用一些不同的字形來表達這個詞。但是,無論字形如何變化,它所代表的意思并沒有改變。
例句:
1. 他将酒樽放在桌子上,準備招待客人。
2. 酒樽中的美酒令人陶醉。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酒壺、酒杯、酒盅、酒壇
近義詞:酒瓶、酒罐、酒桶
反義詞:水瓶、茶杯、空杯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你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