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嵲屼的意思、嵲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嵲屼的解釋

(1).形容高下颠簸。 宋 徐兢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牛車》:“其國率皆山路,行則嵲屼動搖,特為禮具而已。”

(2).形容文字奇崛。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山二》:“﹝ 漢 ﹞《鐃歌》聲文相亂處誠有之。然如‘妃呼豨’、‘收中吾’之類,亦不多見。其他句字嵲屼,自是一時體如此。”

(3).高峻的山。 元 安如山 《曹将軍》詩:“屯兵 沔水 源,千裡斧截截。浩蕩排煙旻,西極安嵲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嵲屼”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1. 形容高下颠簸
    常用于描述山路或車馬行進時的颠簸狀态。例如宋代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牛車》中提到:“其國率皆山路,行則嵲屼動搖”,生動展現了崎岖山路導緻車體搖晃的場景。

  2. 形容文字奇崛
    指文筆或文字結構奇特、險峻,具有不落俗套的風格。這種用法多見于古代文學評論中,強調文字表達的獨特性。

  3. 指代高峻的山峰
    作為名詞使用時,直接表示險峻陡峭的山巒。例如詩句中可能以“嵲屼”暗喻山勢的巍峨險要。

補充說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或特定文學作品中。其核心意象均圍繞“險峻”“不平”展開,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語境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嵲屼》的意思

《嵲屼》是一個古代漢字,來源于《說文解字》。它的意思指的是山峰、山脊或山脈。在古代,人們常用這個詞來形容高聳挺拔的山峰。

拆分部首和筆畫

《嵲屼》由兩個部首組成:山(山部)和屮(屮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8畫。

來源和繁體形式

《嵲屼》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這本古代字書中,作者是東漢末年的許慎。它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嵲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漢語大詞典》中記載了《嵲屼》的古代漢字寫法,如下:

嵲:山峻的樣子,順從山形寫

屼:山勢峭峻的樣子,順從山形寫

例句

1. 這座山上有一座險峻的《嵲屼》,壯麗非常。

2. 遠處的山峰如同一座座《嵲屼》,形成了壯觀的山脈。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嵲島、嵲尖、連嵲、嵲巘

近義詞:峻嶺、高山、巍峨

反義詞:平地、低山、丘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