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陸通歌鳳的意思、陸通歌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陸通歌鳳的解釋

《論語·微子》:“ 楚 狂 接輿 歌而過 孔子 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後遂以“陸通歌鳳”為避世隱居的典故。 唐 元稹 《放言》詩之四:“ 甯戚 飯牛圖底事? 陸通 歌鳳也無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陸通歌鳳"是源自《論語·微子》的典故,指春秋時期楚國狂士陸通(字接輿)以歌諷喻孔子之事。該典故包含三層核心含義:

  1. 本義:陸通曾作《鳳兮歌》,以"鳳鳥"暗喻孔子,借"德衰"暗指禮崩樂壞的社會現實,勸誡孔子避世隱居。
  2. 典源延伸:據《莊子·人間世》記載,陸通披發佯狂的行為,實為"避世之士"對亂世的消極抵抗,形成"佯狂避世"的文化符號。
  3. 現代語義:在漢語使用中多指代兩種引申義項:一喻賢者生不逢時,如《水經注》引郭璞"陸通避世"之說;二指隱逸之士的超然态度,如王維《偶然作》"楚國有狂夫,茫然無心想"的化用。

該成語的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1卷第893頁"陸通"詞條,其曆史演變詳見《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中華書局整理本)。在語用層面,多用于文學作品表達對時局的隱喻批判,或作為曆史典故增強文本的厚重感。

網絡擴展解釋

“陸通歌鳳”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與避世隱居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該成語源于《論語·微子》記載的典故:春秋時期楚國隱士陸通(即“楚狂接輿”)曾以歌謠諷勸孔子,歌詞中有“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之句,暗喻亂世中應遠離政治、保全自身。後世以“陸通歌鳳”代指避世隱居的行為或志向。


二、典故背景

  1. 人物關系
    陸通(接輿)是楚國狂士,孔子周遊列國時,他以“鳳鳥”比喻孔子,暗示其生不逢時,勸其歸隱。
    (注:鳳凰象征聖德,但接輿借此諷刺孔子在亂世中奔走徒勞,如《論語》記載:“往者不可谏,來者猶可追。”)

  2. 核心思想
    典故反映了道家“全身遠害”的隱逸思想,與儒家積極入世的理念形成對比。


三、文學引用與延伸


四、注意:另一說法的辨析

部分資料(如)稱該成語形容“文才橫溢”,并關聯陸遊與杜牧。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對典故的誤讀或混淆,建議以主流解釋為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原文,可參考《論語·微子》或唐代元稹詩作。

别人正在浏覽...

艾壯白華華敗損钣錠半截漢子波濤滾滾慚腆長翟剗剔陳師道蟲蛾沖輣初來乍到瑽瑽戴季陶待欲大幕貂帳跌水隄捍返防發釁匪直風府諷讬搿夥黑瞎子合身艱急艱苦奮鬬鑒照街門金質獎孔任老汗澇澇蓮子龍爪花膟膋眇觌鳴條之事貧獨绮縠丘吾入用賽跑贍老筲袋詩城時交使眼色首施四正四奇鎖陽提兜畏咎慰譬僞詐文海小布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