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入木的意思、入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入木的解釋

(1).指雕闆刻印。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附錄:“餘因反覆沉思其緻誤之由,殊不可得,嗣取鈔刻各本,刻意推研,乃知 盧氏 所得 葉石君 本,據以入木。”

(2).入棺。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金剛經鸠異》:“ 荊州 天崇寺 僧 智燈 常持《金剛經》, 貞元 中,遇疾死,弟子啟手足猶熱,不即入木,經七日卻活。” 明 李贽 《豫約》:“一毫不謹,失其歡心,則禍患立至,其為管束至入木埋下土未已也,管束得更苦矣。”參見“ 入殮 ”。

(3).喻書法筆力勁健。 唐 白居易 《雞距筆賦》:“故不得兔毫無以成起草之用,不名雞距無以表入木之功。” 唐 沉傳師 《次潭州酬唐侍禦姚員外遊道林嶽麓寺題示》詩:“鏘金七言淩 老杜 ,入木八法蟠高軒。”參見“ 入木三分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入木”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使用場景:

一、基本釋義

  1. 雕版刻印
    指古代将文字或圖案刻在木闆上進行印刷的工藝。例如宋代孫光憲《北夢瑣言》提到“據以入木”,即指雕版印刷的過程,2,3,。

  2. 入棺
    表示将遺體放入棺材的儀式。如唐代《酉陽雜俎續集》記載“不即入木”,意為未及時入殓,4,。

  3. 書法筆力勁健
    形容書法或繪畫筆觸剛勁有力,可深入木質紋理。唐代白居易曾用“入木之功”贊美筆力深厚的書法作品,5,。


二、延伸用法


三、例句參考

  1. 書法領域:“這幅作品筆力入木,遒勁灑脫。”
  2. 文學評價:“他的論述入木三分,發人深省。”
  3. 傳統工藝:“古籍多通過入木技術保存至今。”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記載與現代用法,若需完整文獻案例,中的詩詞及曆史文本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入木

入木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文采或者描寫字迹之深入紙張的程度。下面将從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面介紹這個詞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入木的拆分部首為「️入」,它是由「二」和「口」組成的。入木總計有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入木源于中國傳統文化,最早見于《宋高宗實錄》。它的繁體字為「入木」,繁體字形态更加複雜一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入木」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在楷書中,它的寫法更加規整且工整,與現代标準字形有所差異。

例句

1. 他的文字入木三分,深深地打動了讀者的心。

2. 他的書法入木有聲,寓意深遠。

組詞

1. 入木三分:形容文采深入、切中要害。

2. 入木流離:形容悲傷或痛苦深入心扉。

3. 潛移默化:形容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力。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深入骨髓、入骨相思、入骨牽腸。

反義詞:淺嘗辄止、若有若無、不入流派。

總的來說,《入木》這個詞形容文采或字迹深入紙張的程度,拆分部首為「入」,共有9個筆畫。它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并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有所差異。通過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介紹,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個詞的具體含義與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