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odel;fine example]∶學習的模範,榜樣
為人師範
君學成師範,缙紳歸慕。仰高希骥,曆年滋多。——《後漢書·趙壹傳》
(2) [follow the example of]∶效法
相如好書師範 屈 宋。—— 劉勰《文心雕龍》
(3) [pedagogical school]∶師範學校的簡稱
她初中畢業後考上了師範
(1).學習的模範。《北史·楊播傳論》:“恭德慎行,為世師範。” 宋 歐陽修 《舉章望之曾鞏王回等充館職狀》:“臣竊見秘書省校書郎 章望之 ,學問通博,文辭敏麗,不急仕進,行義自修,東南士子,以為師範。”
(2).師法;效法。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通變》:“今才穎之士,刻意學文,多略 漢 篇,師範 宋 集。”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下》:“或師範五經,或規模三史。”
(3).師父;教師。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二折:“着 宋玉 為師範, 巫娥 做生員。”《西遊記》第七七回:“保護 唐僧 ,拜為師範。”《金6*瓶6*梅詞話》第七一回:“原來家中教了十二名吹打的小廝,兩個師範領着上來磕頭。”
(4).師範院校的簡稱。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師範漢語 快速查詢。
“師範”一詞的釋義可從以下四個層面展開,綜合了古今含義及現代教育體系中的定位:
本義與古代釋義
現代教育體系中的定義
文化内涵與精神
詞源演變
該詞從古代“榜樣、效法對象”的本義,逐漸演變為現代教育體系中教師培養的專指概念,核心始終圍繞“德才兼備的示範性”。如需更詳細古籍例證或師範院校發展史,可參考、4、6等來源。
師範是一個動詞,意思是指教、導、引導别人學習或某種活動的方法和理論。它也可以作為一個名詞,指做師範學校的學生或學科的教授,以及這些學校和學科。
師範的部首是帀(左上是一點),它的總筆畫數是9。
師範一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意為教導的方法和規範。後來逐漸演變為指教學理論、師範學校和學科。
師範的繁體字為師範。
在古代,師範的寫法經曆過一些變化。過去曾使用過“虍”和“召”的偏旁,表示教導和接受教導的意義。
他在師範學校學習,準備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組詞:師範生、師範大學、師範教育。
近義詞:教育、培訓。
反義詞:叛亂、逆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