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衡服的意思、衡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衡服的解釋

指古 衡州 地區。因遠離王畿,故稱“衡服”。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讓右将軍荊州刺史表》:“改冊 湘 區,分瑞 衡 服。” 南朝 陳 徐陵 《廣州刺史歐陽頠德政碑》:“鹹克兇渠,以保 衡 服。” 吳兆宜 注引《陳書·歐陽頠傳》:“時 湘 衡 界五十餘洞不賓,勑令 衡州 刺史 韋粲 讨之, 粲 委 頠 為都督,悉皆平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衡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作名詞,其核心含義指代古代諸侯或臣子所穿的一種特定服飾。它并非日常衣物,而是具有等級與權力象征意義的禮服或官服。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本義與核心含義:

    • "衡服"特指古代貴族或官員在正式場合(如朝觐、祭祀、典禮)穿着的、體現其身份等級的服飾。它區别于常服,是禮儀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以區分尊卑貴賤。其名稱中的"衡"字,暗含"平衡""衡量"之意,引申為符合禮制規範、體現身份秩序的服裝。
  2. 字形與構詞分析:

    • 衡:本義指綁在牛角上防止頂人的橫木,引申為車轅前端的橫木,再引申出"衡量""平衡""标準""準則"等含義。在"衡服"中,"衡"取其引申義,強調這種服飾是符合禮法規範、體現身份等級的"标準"着裝。
    • 服:本義指服從、服役,後廣泛指衣服、服飾。在"衡服"中即指具體的衣物。
    • 因此,"衡服"可理解為符合禮制規範(衡)、體現身份地位(服)的正式着裝。
  3. 引申義與象征意義:

    • 由于"衡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它常被用來指代擁有特定身份或權力的人,特别是諸侯或高級官員。例如,《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到的"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恥之",這裡的"衡行"(也作"衡行")指的就是僭越禮制、像天子一樣穿着"衡服"橫行天下,武王視之為恥辱。這層引申義強調了"衡服"所承載的禮制約束和權力象征。
  4. 古籍用例參考:

    • 雖然"衡服"一詞的直接用例在常見古籍中相對少見,但其概念和引申義在典籍中有所體現。如《孟子·梁惠王下》:"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恥之。此武王之勇也。" 這裡的"衡行"(或作"衡行")即指僭越禮制、穿着天子規格的服飾(可理解為最高等級的"衡服")橫行于世。此例印證了"衡服"與等級制度、權力象征的緊密聯繫。

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衡服”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但需根據權威來源進行區分:

  1. 曆史地理概念(主流解釋)
    指古代衡州地區(今湖南衡陽一帶),因遠離王畿(都城周邊區域)而得名。該用法多見于南朝文獻,如:

    • 南朝梁·江淹《建平王讓右将軍荊州刺史表》提到“分瑞衡服”;
    • 南朝陳·徐陵《廣州刺史歐陽頠德政碑》記載“以保衡服”。
      這一含義在漢典、查字典等高權威性來源中均有明确說明。
  2. 成語含義(存疑或罕見用法)
    提到“衡服”為成語,表示“因他人能力或品德超越自己而佩服”,其中“衡”指衡量,“服”指信服。但此解釋未見于其他權威古籍或詞典,可能為現代誤傳或小衆用法,需謹慎采用。


建議:在曆史文獻或地理相關語境中,“衡服”應優先采用“古衡州地區”的解釋;若涉及成語,建議進一步考證原始文獻或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八哥邦治暴崩襃冊迸砌辯照鼻衄不省常正籌赈出門應轍春杯洞觀鬥栱諷讬绀珠公民權功能陶瓷錧籥好施赫赫赤赤黃瓜晦惑矯情讦愎街道廳節分畿略迥闊駒掇沮撓疽疣開呵枯菀蓂菁迷金醉紙黏惹甯壹歐歌辟雍破蕾潑散取鬧染物三字經賞歎殺禋神誕神香時常侍祭抒情肆應竦傑田正讬懷無實嫌惑宵熸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