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襃冊的意思、襃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襃冊的解釋

亦作“褒冊”。褒贈賜封。《新唐書·李適之傳》:“ 適之 以祖被廢,而父 象 見逐 武後 時,葬有闕,至是丐陪瘞 昭陵 闕中,詔可。褒冊典物,焜照都邑,行道為咨歎。”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崇奉褒冊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襃冊”為古代漢語詞彙,現多寫作“褒冊”,指古代帝王用于表彰、封賞的文書。“褒”通“襃”,意為嘉獎、贊揚;“冊”指文書、典策,合稱表示記錄功績或賜封的官方文件。該詞多見于曆史文獻,如《宋史》中記載“頒褒冊以旌忠良”,指通過官方文書表彰忠臣。

字形上,“襃”為“褒”的異體字,衣部結構,本義指衣襟寬大,引申為氣度宏大、嘉獎;《說文解字》注:“襃,衣博裾也,從衣,聲。”而“冊”象形竹簡編聯成書,甲骨文作“”,《說文》釋:“冊,符命也,諸侯進受于王者也。”

該詞屬于古代行政文書體系,與“诰命”“敕書”等類似,但更側重表彰功能。例如宋代官員受封爵位時,朝廷會頒發褒冊以載錄其功勳,兼具禮儀性與法律效力。現代漢語中已罕見使用,相關概念可參考《古代公文制度通論》(中華書局,2009年)中“封贈文書”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

“襃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1.拼音與基本解釋

2.構成分析

3.文獻例證

4.相關用法

總結來看,“襃冊”是結合表彰與冊封儀式的複合詞,體現了古代政治文化中對功績的書面認可形式。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新唐書》《事物紀原》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百雷白玉石保揣杯蛇避世金門采氣程氣陳讓尺澤邨醪打怵單步調派斷楮發喊分化鈎鐮剮割夯歌惶慚或或火山口假對蹇修介倪雞骨支牀積積來日正長闌胡勵兵秣馬令兄李輕車驢辇賣耀髦髿媒體彌羅摩霄弄虛頭蟠虵匹夫僮婦擗踴拊心清豐器人乳茄賽口山花艄公審權速食店談言痛酸透漏拖兒帶女亡虜穩操勝券兀誰響振蕭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