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紙醉金迷。 清 黃樹仁 《<淞南夢影錄>序》:“迷金醉紙開芳醼,豹舌熊蹯嘗幾遍。”
“迷金醉紙”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形容人沉迷于奢侈繁華的環境,追求金錢享樂而迷失自我。
部分釋義認為“紙”指書籍,暗喻忽視精神追求,但主流解釋更偏向與“紙醉金迷”同源,強調物質奢靡。建議根據具體語境選擇釋義方向。
《迷金醉紙》這個詞是指對文學作品或文字的深深迷戀和沉醉,形容人對于文字的癡迷和激情。
《迷金醉紙》這個詞共有5個字,可以按照部首和筆畫進行拆分:
迷(辶、口) - 部首辶,共8畫
金(金) - 部首金,共8畫
醉(酉、卒) - 部首酉,共10畫
紙(糸) - 部首糸,共6畫
《迷金醉紙》這個詞出自唐代杜甫的詩句:“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貴于我如浮雲。貧賤自便若此時,獨嗟世間迷金醉紙。”其中“迷金醉紙”表達了對于文學藝術的熱愛和追求。
《迷金醉紙》的繁體字為《迷金醉紙》。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不過,《迷金醉紙》這個詞的古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沒有太大的變化。
1. 他是一個文學愛好者,經常迷金醉紙地從書中汲取靈感。
2. 小明沉迷于文字之中,近乎迷金醉紙的狀态,幾乎不願離開書桌。
1. 迷戀
2. 深情
3. 癡迷
4. 激情
1. 沉醉
2. 癡心
3. 着迷
4. 癡情
1. 淡漠
2. 不在意
3. 冷淡
4. 無動于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