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邦治的意思、邦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邦治的解釋

古指掌建邦的六典以佐王治邦國。泛指國家的政事。《書·周官》:“冢宰掌邦治,統百官,均四海。” 孔 傳:“天官卿稱太宰,主國政治,統理百官,均平四海之内。”《周禮·天官·冢宰》:“乃立天官冢宰,使帥其屬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國。” 鄭玄 注:“邦治,王所以治邦國也……故《大宰職》曰: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邦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古代國家治理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邦治”指古代掌管國家法典(即“六典”)以輔佐君王治理邦國的事務,後泛指國家政事。其中,“邦”指國家或地區,“治”指治理和管理,合起來強調對國家事務的系統性管理。

二、詞源與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周官》和《周禮·天官·冢宰》:

三、使用場景

  1. 曆史語境: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員(如宰相)的治國職責。
  2. 現代引申:可比喻國家治理體系的完善性,例如“經邦治世”一詞常用于強調政策制定者的責任。

四、例句參考

五、相關概念

提示:若需了解“六典”具體内容或《左傳》中的典故細節,建議查閱《周禮》注疏或相關史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邦治: 邦治一詞由兩個部分組成:邦和治。邦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治則表示管理、統治的意思。邦治的整體意思是國家或地區的管理和治理。 邦治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邦:由口部和⺍部組成,總共4畫; - 治:由氵部和|部組成,總共8畫。 邦治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主要用于描述君主統治和國家治理的概念。在古代,邦治是國家形态和政權組織的核心。 邦治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沒有明顯的差别。 古時漢字寫法會有一些變化,但邦治的基本結構和意義沒有太大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邦治的例句: 1. 邦治穩定是一個國家繁榮發展的基礎。 2. 古代君主以邦治為己任,以安定國家為目标。 除了邦治,還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如: 1. 邦交:指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關系。 2. 治理:指對國家或組織進行管理和規範。 3. 邦族:指具有共同血統、文化和曆史的群體。 邦治的近義詞可以包括:國政、國事、國家治理等。 與邦治相對的反義詞可以是:亂治、無政府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