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各方響應。《淮南子·原道訓》:“是故響不肆應,而景不一設,呼叫仿佛,默然自得。”
(2).引申指善于應付各種事情。《清史稿·文宗紀論》:“ 文宗 遭陽九之運,躬明夷之會,外強要盟,内孽競作,奄忽一紀,遂無一日之安;而能任賢擢材,洞觀肆應。” 鄭觀應 《盛世危言·西學》:“中外通商已數十載,事機疊出,肆應乏才。” 周素園 《貴州民黨痛史》第三篇第十四章:“ 藎誠 為人木強,拙於言語,肆應非其所長。”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六:“這也應該是 翰笙 最高興的一天,善于肆應的 翰笙 ,他擔任着運籌全局的責任。”
“肆應”一詞的含義需結合語境和用法進行區分,不同來源對其解釋存在差異:
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詞義,避免混淆。如需更全面信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原典。
《肆應》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四處應答、回應。它可以表示對他人的提問、請求或要求做出回應或回答。
漢字《肆應》由“⺼”和“廣”兩個部首組成。
它的筆畫數目為12畫。
《肆應》是一種繁體字,《肆》是指數詞“四”的意思,《應》是指應答、回應的意思。
在古代,漢字《肆應》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代這個字是“肆應”,表示的意思相同。
1. 他對我提的問題沒有肆應。
2. 我向他請求幫助,但是他沒有肆應。
3. 在會議上發言,記得要肆應大家的疑問。
颠三倒四、全力以赴、應傲對卑、應新對舊。
回答、應答、答複、回應。
不應、未應、無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