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服的意思、衡服的详细解释
衡服的解释
指古 衡州 地区。因远离王畿,故称“衡服”。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让右将军荆州刺史表》:“改册 湘 区,分瑞 衡 服。” 南朝 陈 徐陵 《广州刺史欧阳頠德政碑》:“咸克凶渠,以保 衡 服。” 吴兆宜 注引《陈书·欧阳頠传》:“时 湘 衡 界五十餘洞不宾,勑令 衡州 刺史 韦粲 讨之, 粲 委 頠 为都督,悉皆平殄。”
词语分解
- 衡的解释 衡 é 秤杆,泛指秤:衡器。衡镜(借指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衡鉴(衡镜)。 称量:衡钧(借指执掌国政之权)。 反复思索做出决定,比较评定:权衡。衡情度理。 平,对等:平衡。均衡。 指北斗星:衡汉(北斗
- 服的解释 服 ú 衣裳:服装。制服。 穿衣裳: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作,担任:服务。服刑。服兵役。 顺从: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专业解析
"衡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作名词,其核心含义指代古代诸侯或臣子所穿的一种特定服饰。它并非日常衣物,而是具有等级与权力象征意义的礼服或官服。以下是详细解释:
-
本义与核心含义:
- "衡服"特指古代贵族或官员在正式场合(如朝觐、祭祀、典礼)穿着的、体现其身份等级的服饰。它区别于常服,是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区分尊卑贵贱。其名称中的"衡"字,暗含"平衡""衡量"之意,引申为符合礼制规范、体现身份秩序的服装。
-
字形与构词分析:
- 衡:本义指绑在牛角上防止顶人的横木,引申为车辕前端的横木,再引申出"衡量""平衡""标准""准则"等含义。在"衡服"中,"衡"取其引申义,强调这种服饰是符合礼法规范、体现身份等级的"标准"着装。
- 服:本义指服从、服役,后广泛指衣服、服饰。在"衡服"中即指具体的衣物。
- 因此,"衡服"可理解为符合礼制规范(衡)、体现身份地位(服)的正式着装。
-
引申义与象征意义:
- 由于"衡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它常被用来指代拥有特定身份或权力的人,特别是诸侯或高级官员。例如,《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到的"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这里的"衡行"(也作"衡行")指的就是僭越礼制、像天子一样穿着"衡服"横行天下,武王视之为耻辱。这层引申义强调了"衡服"所承载的礼制约束和权力象征。
-
古籍用例参考:
- 虽然"衡服"一词的直接用例在常见古籍中相对少见,但其概念和引申义在典籍中有所体现。如《孟子·梁惠王下》:"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 这里的"衡行"(或作"衡行")即指僭越礼制、穿着天子规格的服饰(可理解为最高等级的"衡服")横行于世。此例印证了"衡服"与等级制度、权力象征的紧密联系。
来源参考:
- 释义与字形分析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及《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中对"衡"、"服"及"衡行"等相关词条的释义。
- 古籍用例参考《孟子·梁惠王下》(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衡服”一词主要有两种解释,但需根据权威来源进行区分:
-
历史地理概念(主流解释)
指古代衡州地区(今湖南衡阳一带),因远离王畿(都城周边区域)而得名。该用法多见于南朝文献,如:
- 南朝梁·江淹《建平王让右将军荆州刺史表》提到“分瑞衡服”;
- 南朝陈·徐陵《广州刺史欧阳頠德政碑》记载“以保衡服”。
这一含义在汉典、查字典等高权威性来源中均有明确说明。
-
成语含义(存疑或罕见用法)
提到“衡服”为成语,表示“因他人能力或品德超越自己而佩服”,其中“衡”指衡量,“服”指信服。但此解释未见于其他权威古籍或词典,可能为现代误传或小众用法,需谨慎采用。
建议:在历史文献或地理相关语境中,“衡服”应优先采用“古衡州地区”的解释;若涉及成语,建议进一步考证原始文献或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爱斯基摩人白面儿跋前踬后鞴蔽璧诰宾佐镵镌储户祠赛存润耽惊道尔顿蹈藉低服对劲顿锻匪独感逝高识远见宫衔宫紫闳通槐简绘影绘声讲贯缣素佳作榼牙料嘴连形了账麟趾学蠪蚳媺人蒙太奇梦中説梦挠怀农穰潘室强辨切切此布切责轻敲缓击三门筛箩傻角上斋神机莫测神气活现试用收税衰城淑媚朔管鼠疫松塔恬适往例隗俄享御贤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