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疏遠貶斥。 宋 孔平仲 《續世說·寵禮》:“将軍 盧賁 等前後短 熲 ( 高熲 )於帝,皆被疏絀。”
“疏绌”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結合字義和文獻用法解釋如下:
疏(shū)
绌(chù)
「疏绌」指對某人疏遠并加以貶斥,常用于古代政治或人際語境,如君王疏遠臣子并降職。例如:
「因谏言觸怒,終遭疏绌。」
該詞屬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疏遠」還是「貶斥」,或二者兼有。
《疏绌》是一個中文詞語,意指放松束縛、解除約束。它可以指人們解脫束縛、解開束縛或減輕某種限制。
《疏绌》的部首是疒和纟,它們分别代表疑慮和糾紛。這個詞一共包含10個筆畫。
《疏绌》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車攻》中的一句話:“四牡既備,豈敢惰绌。”後來,人們将“绌”解釋為束縛、拘束。而“疏绌”一詞則表示解除束縛、減輕約束的意思。
《疏绌》的繁體字是「疏維」。
在古代漢字中,疒的寫法為「疔」,纟的寫法為「糹」。合在一起,寫作「疔糹」。
1. 放假後,我覺得心情輕松愉悅,仿佛解開了疏绌的束縛。
2. 經過努力,他成功地疏绌了過去的困境,開始迎接新的挑戰。
1. 疏解:釋放、緩解。
2. 绌縮:拘束、局限。
1. 解放:解除束縛、擺脫限制。
2. 放松:輕松、舒緩。
1. 束縛:限制、約束。
2. 緊繃:緊張、焦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