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節度使。 唐 代節度使為一道之主,故稱。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遷善》:“﹝ 劉位 ﹞曰:判官是幕賓,使主無受拜之禮。”《資治通鑒·唐文宗大和元年》:“ 憲誠 遣親吏至中書請事, 韋處厚 謂曰:‘ 晉公 於上前以百口保爾使主。’” 胡三省 注:“節度使為一道之主,故對其屬吏稱之為使主。”
指使者中的正職。《周書·陸通傳》:“初修鄰好,盛選行人。詔 逞 為使主, 尹公正 為副以報之。”
“使主”是一個具有曆史語境的中文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一、基本含義 主要指向唐代官職“節度使”。因節度使在唐代掌管一道(行政區域)的軍政大權,故被稱為“一道之主”,簡稱“使主”。(如《資治通鑒》中記載“晉公於上前以百口保爾使主”)
二、曆史背景 •職權範圍:節度使集地方軍、政、財權于一身,是唐代中後期重要的地方長官。 •稱呼演變:下屬官吏對節度使的尊稱,體現其權威性(如唐代判官稱節度使為“使主”)。
三、其他用法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指使他人做主”的動賓短語,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文獻支撐,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誤讀,需謹慎使用。
四、例句參考 • 唐代封演《封氏聞見記》記載:“判官是幕賓,使主無受拜之禮”。 • 現代語境中偶見“行使主權”等表述(如例句),但此處的“主”與“使主”無直接關聯。
該詞核心含義為唐代節度使的别稱,建議在曆史文獻解讀時優先采用此義項。若需其他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驗證。
《使主》一詞在漢語中有着多種意思,下面将對其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使主》是由部首「彳」和「主」組成的。其中「彳」是指「行走」,「主」是指「主持、管理、掌管」,兩者結合後表示「使命、派遣」。
《使主》的筆畫數為8畫,其中「彳」的筆畫數為3畫,「主」的筆畫數為5畫。
《使主》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爾雅》中有稱為「使」的意思是派遣、命令他人去做事,「主」則指掌管、管理。兩者結合後形成了「使主」的意思。
《使主》的繁體字為「使主」,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文字中,「使主」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本質上仍然表示相同的意思。
以下是幾個使用《使主》的例句:
與《使主》相關的組詞有:使命、使令、使喚、使者、使徒等。
與《使主》意思相近的詞有:派遣、委派、命令。
與《使主》意思相反的詞有:接受、服從、從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