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使主的意思、使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使主的解釋

指節度使。 唐 代節度使為一道之主,故稱。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遷善》:“﹝ 劉位 ﹞曰:判官是幕賓,使主無受拜之禮。”《資治通鑒·唐文宗大和元年》:“ 憲誠 遣親吏至中書請事, 韋處厚 謂曰:‘ 晉公 於上前以百口保爾使主。’” 胡三省 注:“節度使為一道之主,故對其屬吏稱之為使主。”

指使者中的正職。《周書·陸通傳》:“初修鄰好,盛選行人。詔 逞 為使主, 尹公正 為副以報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使主”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語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1. 詞源與基本釋義

    “使”指奉命行事或傳達命令,“主”指主導者或負責人。二字組合最早見于唐代文獻,指代“受命出使的官員”或“執行特殊任務的領導者”。《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将其定義為“奉命行使職責的主事者”,強調其使命屬性。

  2. 曆史語境中的用例

    在《資治通鑒·唐紀》中出現“節度使主一方軍政”,此處“使主”特指唐代節度使,代表中央行使地方軍事與行政管轄權。宋代《朱子語類》亦載:“使主外事,必以信義為先”,體現其職責中的權威性與責任性。

  3. 相關詞彙辨析

    與“使君”(漢代對刺史的尊稱)相比,“使主”更側重實際職權而非尊稱;與“主使”(指幕後策劃者)相比,前者為合法授權,後者含貶義色彩。《古代漢語詞典》指出該詞多用于公文、史書等正式語境,近現代逐漸被“特使”“專員”等詞替代。

網絡擴展解釋

“使主”是一個具有曆史語境的中文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一、基本含義 主要指向唐代官職“節度使”。因節度使在唐代掌管一道(行政區域)的軍政大權,故被稱為“一道之主”,簡稱“使主”。(如《資治通鑒》中記載“晉公於上前以百口保爾使主”)

二、曆史背景 •職權範圍:節度使集地方軍、政、財權于一身,是唐代中後期重要的地方長官。 •稱呼演變:下屬官吏對節度使的尊稱,體現其權威性(如唐代判官稱節度使為“使主”)。

三、其他用法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指使他人做主”的動賓短語,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文獻支撐,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誤讀,需謹慎使用。

四、例句參考 • 唐代封演《封氏聞見記》記載:“判官是幕賓,使主無受拜之禮”。 • 現代語境中偶見“行使主權”等表述(如例句),但此處的“主”與“使主”無直接關聯。

該詞核心含義為唐代節度使的别稱,建議在曆史文獻解讀時優先采用此義項。若需其他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驗證。

别人正在浏覽...

白毫子鬓颔不中用逋誅産科稱賀寵章仇人相見,分外眼睜費才撫案附答改稱幹固稿殡公訴人關穿骨肥厚和顔悅色火炭簡肅經鋤九馗觖冀刊啟诳具量揆靈位馬瑙描着模兒泥涅挪移飄香頻呻潑散剖釋乾媽碁會赇囑啓運曲複齲痛人人皆知商羽賒貸勝殘甥女省轄市深目水秋千屬詠馊臭素昔陶染天壤頭派亡佚未由向令謝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