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鶴的頸項。 唐 白居易 《歎老》詩之二:“鵶頭與鶴頸,至老長如墨。獨有人鬢毛,不得終身黑。”亦比喻長柄。 唐 張說 《詠瓢》:“美酒酌懸瓢,真淳好相映。蝸房卷堕首,鶴頸抽長柄。”
(2).伸長了的頸項。形容急切盼望貌。 唐 韓偓 《黃蜀葵賦》:“清旦鶯啼,黃昏客散,鶴頸兮長引,猿腸兮屢斷。” 宋 蘇轍 《送王鞏之徐州》詩:“相望鶴頸引,欲往龜6*頭縮。”
(3).書體名。即鶴頭書。 清 蒲松齡 《拟上聰明天縱萬幾之馀臨摹法書精妙入神特賜大學士以下九卿科道各一幅群臣謝表》:“墨瀋流霞,曲盡鶴頸之巧;筆花散彩,艷傳隼尾之波。”參見“ 鶴頭書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鶴頸漢語 快速查詢。
“鶴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綜合解釋,結合不同來源的權威性信息:
鶴的頸項
字面指鶴的修長頸部,常見于詩詞比喻。例如唐代白居易《歎老》中用“鶴頸”與“鴉頭”對比,形容鶴頸至老仍保持黑色()。
伸長頸項,形容急切盼望
引申為伸長脖子張望的姿态,表達迫切期待。如唐代韓偓《黃蜀葵賦》中“鶴頸兮長引”,以及宋代蘇轍詩中“鶴頸引”的用法()。
書體名(鶴頭書)
指古代一種書法字體,因形似鶴頭而得名,多見于文獻記載()。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定義為成語,形容人頸項修長挺拔、姿态優雅,多用于贊美女性或男性氣質()。但此用法在傳統文獻中較少見,可能是現代衍生含義。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唐代詩文原典。
鶴頸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形容人或物體的頸部像鶴的頸一樣細長高雅。
鶴頸由兩個部首組成:鳥部和頁部。鳥部表明與鳥有關,頁部表示與紙頁有關。鶴頸總共有15個筆畫。
鶴頸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比如詩經、楚辭等。在這些古代文獻中,鶴頸被用來形容人的頸部修長高貴。
鶴頸的繁體字為「鶴頸」,在繁體字中,鳥部的形狀更加複雜,整個字形更加精美。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在古代,鶴頸的漢字寫法為「鳥」+「委」+「頁」。
1. 她的鶴頸如玉,舉手投足間充滿了優雅.
2. 這座瓶子造型獨特,頸部彎曲如鶴頸.
1. 鶴立雞群:比喻在衆人中顯得特别出色。
2. 鶴發童顔:形容年老的人頭發已經白得像鶴羽,而容貌卻依舊年輕。
3. 鶴鳴之士:指有才華的人。
纖頸、燕頸
短頸、粗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