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寅月的意思、建寅月的詳細解釋
建寅月的解釋
夏曆正月。《新唐書·肅宗紀》:“ 寶應 元年建寅月甲申,追冊 靖德太子 琮 為皇帝。”參見“ 建寅 ”。
詞語分解
- 建的解釋 建 à 立,設置,成立:建立(a.開始成立;b.開始産生,開始形成)。建樹(建立功業,或所建立的功業)。建國。建都(?)。建黨。建軍。建交。建設。建功立業。 造,築:建造。建築。修建。新建。興(塶 )
- 寅月的解釋 即農曆正月。古人把十二支和十二個月相配,以通常冬至所在的農曆十一月配子,稱為建子之月。由此順推,十二月為建丑之月,正月為建寅之月,簡稱寅月。
專業解析
建寅月是中國古代曆法術語,指以寅月作為歲首的曆法制度。這一概念源于夏曆體系,《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夏曆以寅月為歲首,故稱正月為建寅之月"。根據《中國天文曆法》記載,建寅制度始于夏朝,通過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寅位來确定歲首,這種觀測天象的方式體現了"觀象授時"的曆法原理。
在曆史沿革中,建寅月制度曾經曆多次調整。周朝改用"建子"(以十一月為歲首),商朝實行"建丑"(以十二月為歲首),至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重新恢複夏正,确立正月建寅的曆法體系。《月令七十二候》對此有詳細記載:"正月孟春,鬥柄指寅,謂之建寅"。這種曆法制度深刻影響着中國傳統節日的設置,如春節的确立即以建寅月為基準。
現代農曆仍延續建寅傳統,正月朔日對應的節氣通常是立春前後,這種将天文現象與農事周期相結合的曆法特征,在《中華歲時文化》中被視為華夏文明天人合一哲學觀的具體體現。
網絡擴展解釋
“建寅月”是中國古代曆法中的術語,具體指夏曆的正月。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 字面含義:,“建”指北鬥七星鬥柄的指向,“寅”是地支第三位,“建寅月”即鬥柄指向寅位的月份,對應農曆正月。
- 拼音與注音:拼音為 jiàn yín yuè,注音為 ㄐㄧㄢˋ ㄧㄣˊ ㄩㄝˋ。
2.曆史背景
- “三正”之說:夏、商、周三代曆法歲首不同:
- 夏曆(建寅):正月為歲首;
- 商曆(建丑):十二月為歲首;
- 周曆(建子):十一月為歲首。
- 漢武帝改革: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将歲首固定為“建寅月”(夏曆正月),此後曆代沿用。
3.天文依據
- 北鬥指向:古人通過北鬥七星鬥柄方向紀月,冬至後鬥柄指向寅位時為正月。
- 節氣範圍:對應幹支曆中從立春到驚蟄的時段,即農曆正月的節氣。
4.相關擴展
- 别稱與關聯:又稱“寅月”,與“建丑月”(十二月)、“建子月”(十一月)并稱“三建”。
- 文化影響:現代農曆仍以建寅月為正月,春節等傳統節日均以此為基礎。
5.文獻例證
- 如《新唐書·肅宗紀》記載“寶應元年建寅月甲申”,即指公元762年正月。
别人正在浏覽...
被子弁帶别無他物婢壻不在行才德柴立不阿常服撐霆裂月斥候抽緒出按春波誂越遞奏恩沾惡衣菲食髣拂風篷封人佛閣黼蔀黻紀港口吞吐能力共管鈎深緻遠虹吸黃踯躅幻海鬟煙虎超龍骧慧德惠更斯獲谷見教急煩隽賢靓嚴木居海處納拜磞星期門欺三瞞四企足遶身桑薪色然傷瘢沈德詩花說起風就是雨速夫同倫宛黃未萌委用嗚邑翔鸾狎鷗嚣怨遐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