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啼哭叫喊。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繡》:“久之,聞號嘶漸遠,乃釋手曰:‘别矣!前皆坦途,可緩行。愛汝者将至,宜與同歸。’”
“號嘶”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ào sī(注音:ㄏㄠˋ ㄙ),其含義為啼哭叫喊,通常用于形容情緒激動時的哭喊聲。
詞義解析
出處與例句
該詞出自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阿繡》:
“久之,聞號嘶漸遠,乃釋手曰:‘别矣!前皆坦途,可緩行。愛汝者将至,宜與同歸。’”
此處的“號嘶”描繪了角色離别時悲切哭喊的場景。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形容人物在極端情緒下的聲音表達,如離别、驚恐或痛苦時的哭喊。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聊齋志異》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漢典)。
《號嘶》是一個中文詞語,用來形容動物發出的呼叫聲或人類痛哭的聲音。它通常表示強烈的情感或痛苦。
《號嘶》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口」和「號」。它總共有10個筆畫,其中「口」部為3畫,「號」部為7畫。
《號嘶》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由「號」和「嘶」兩個字組成,其中「號」是指發出大聲呼叫的聲音,「嘶」則表示發出高亢的聲音。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號」的寫法與今天的寫法相似,而「嘶」的寫法略有不同。古時候的「嘶」字在右邊多了一個「虍」字旁,表示與虎有關的意思。
1. 馬嘶聲傳遍整個鄉村。
2. 孩子在夢中號嘶哭泣,讓我非常心疼。
一些與《號嘶》相關的組詞有:
1. 號啕大哭
2. 嘶鳴
3. 嚎叫
4. 哀號
與《號嘶》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哭泣
2. 哀嚎
3. 哀鳴
4. 哀怨
與《號嘶》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笑聲
2. 歡呼
3. 歡笑
4. 快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