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七香湯的意思、七香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七香湯的解釋

加多種香料供沐浴用的湯水。 漢 伶玄 《趙飛燕外傳》:“後浴五藴七香湯,踞通香沉水坐,潦降神百藴香。”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回生》:“死工夫救了你活地獄,七香湯瑩了美食相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七香湯是中國古代一種以多種香料煎煮而成的沐浴湯劑或飲品,兼具藥用與節令民俗功能。其名稱源于所用香料的數目(七種),具體配方因時代和用途而異,但核心在于多種芳香植物的組合應用。以下從詞義、成分、用途及文化内涵進行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字面釋義

    “七”指數量,“香”代表芳香植物,“湯”意為煎煮的汁液。合稱即指用七種香料熬制的湯水。此名稱直接體現其原料特征,屬偏正結構複合詞。

  2. 引申含義

    除字面意義外,“七香湯”承載祛穢、養生、祈福的文化符號意義,尤其在歲時習俗中象征潔淨與新生。


二、核心成分與配方

據古籍記載,七香湯的配方靈活多變,常見香料組合包括:

  1. 植物香料

    • 白芷、藁本(祛風散寒)
    • 甘松、零陵香(理氣止痛)
    • 丁香、沉香(溫中暖腎)
    • 木香、檀香(行氣安神)

      注:不同文獻記載略有差異,如《本草綱目》提及“七香丸”配伍,可作旁證參考。

  2. 配伍邏輯

    配方多遵循中醫“芳香化濁”理論,兼顧氣味協調與藥用功效。如宋代《歲時廣記》載端午制七香湯驅邪,融合避疫與養生需求。


三、主要用途

  1. 沐浴潔身

    古代民俗中用于端午、春節等節令沐浴,寓意驅除污穢、預防疾病。如《荊楚歲時記》提及“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後世演化為七香湯浴。

  2. 藥用調理

    部分配方作内服湯劑,用于脾胃不適、氣滞胸悶等症。明代《香乘》載七香湯“治胸膈氣滞”,需醫師辨證使用。

  3. 禮儀與祭祀

    唐宋時期貴族宴飲或祭祀前以七香湯淨手,彰顯禮制潔淨,《東京夢華錄》有相關宮廷儀軌記載。


四、文化象征

  1. 節令符號

    成為端午、元旦等節日的标志性習俗,如宋代《夢粱錄》載元旦“煎七香湯,焚香祭祖”,體現祈福納吉之意。

  2. 文學意象

    詩詞中常借“七香湯”喻指高雅生活,如白居易《沐浴》詩“夜來新沐浴,肌發舒且柔”,暗合香湯沐浴傳統。


權威參考文獻

  1. 《本草綱目》(明·李時珍)

    卷14“芳香篇”載多種香藥功效,為七香湯配伍提供藥學依據。

    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本草綱目》校注本,1977年版。

  2. 《荊楚歲時記》(南朝梁·宗懔)

    記述浴蘭節習俗,為七香湯沐浴起源的重要文獻。

    來源:中華書局《荊楚歲時記譯注》,2018年版。

  3. 《東京夢華錄》(宋·孟元老)

    卷六“元旦朝會”載宮廷用香湯淨儀,反映禮儀用途。

    來源:中華書局《東京夢華錄箋注》,2006年版。

  4. 《香乘》(明·周嘉胄)

    卷28收錄“七香湯”方劑,詳述内服配方及功效。

    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香乘》點校本,2013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七香湯是中國古代一種以多種香料煎制而成的沐浴湯水,兼具實用與文化象征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七香湯是由陳皮、茯苓、地骨皮、肉桂、當歸、枳殼、甘草等七種香藥煎煮而成的湯汁。其名稱源于“七種香料”,主要功能是沐浴清潔,同時通過香氣達到舒緩身心的效果。

  2. 用途與特性
    在古代,七香湯常用于貴族或富裕階層的沐浴儀式中,如《趙飛燕外傳》記載趙飛燕使用“五藴七香湯”沐浴。其香氣濃郁的特點也被文學作品引用,如《牡丹亭》中以“七香湯瑩了美食相扶”形容香氣與美好意境的結合。

  3. 文化意涵
    七香湯不僅是一種清潔用品,更被視為奢華生活的象征。在詩詞中常與“沉水坐”“通香”等意象并提,暗喻高雅的生活情趣。此外,其配方中的藥材(如茯苓、當歸)也體現了古代中醫“藥浴”養生的理念。

  4. 語言演變
    現代漢語中,“七香湯”一詞可引申為形容事物香氣濃郁或氛圍美好,如描述美食、花木等。

别人正在浏覽...

鞭磔蹩腳貨不惑漕引柴炭剗除超然自引沉醉垂光點缺吊瘾東臯耳屎鋒巨風信子格戰谷口耕夫懷仁堂黃梅戲怙冒禍喪靜坊警竦金黴素禁廷舊污集菀巨眼人開噴曠古絕倫揆席勞而無功靈符林叟禮庠龍眉滿懷信心麻子玫瑰餅媒證慕尼黑政策囊莫南庫南山矸年高望重清骾觑便祛風燒利市手腳乾淨耍手藝水石殊際説谏探籌投鈎違覆僞說鮮方飨士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