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啼哭叫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绣》:“久之,闻号嘶渐远,乃释手曰:‘别矣!前皆坦途,可缓行。爱汝者将至,宜与同归。’”
“号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hào sī(注音:ㄏㄠˋ ㄙ),其含义为啼哭叫喊,通常用于形容情绪激动时的哭喊声。
词义解析
出处与例句
该词出自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阿绣》:
“久之,闻号嘶渐远,乃释手曰:‘别矣!前皆坦途,可缓行。爱汝者将至,宜与同归。’”
此处的“号嘶”描绘了角色离别时悲切哭喊的场景。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形容人物在极端情绪下的声音表达,如离别、惊恐或痛苦时的哭喊。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聊斋志异》原文或权威汉语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汉典)。
《号嘶》是一个中文词语,用来形容动物发出的呼叫声或人类痛哭的声音。它通常表示强烈的情感或痛苦。
《号嘶》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口」和「号」。它总共有10个笔画,其中「口」部为3画,「号」部为7画。
《号嘶》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它由「号」和「嘶」两个字组成,其中「号」是指发出大声呼叫的声音,「嘶」则表示发出高亢的声音。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号」的写法与今天的写法相似,而「嘶」的写法略有不同。古时候的「嘶」字在右边多了一个「虍」字旁,表示与虎有关的意思。
1. 马嘶声传遍整个乡村。
2. 孩子在梦中号嘶哭泣,让我非常心疼。
一些与《号嘶》相关的组词有:
1. 号啕大哭
2. 嘶鸣
3. 嚎叫
4. 哀号
与《号嘶》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1. 哭泣
2. 哀嚎
3. 哀鸣
4. 哀怨
与《号嘶》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1. 笑声
2. 欢呼
3. 欢笑
4. 快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