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耗匮乏。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一》:“荒者亂之萌也,亂不生于亂而生于太康之時。堂陛翫愒,其一荒;政令叢瑣,其二荒;物力耗匱,其三荒。”
“耗匮”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ào kuì,其核心含義為消耗匮乏,通常用于描述資源、物力等因過度使用而逐漸減少直至枯竭的狀态。
詞義與結構
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魏源的《默觚下·治篇十一》,文中提到國家衰亂的三個征兆,其中“物力耗匮”指物資財力因消耗過度而短缺,成為社會動蕩的潛在誘因。
例句:
近義詞與相關表達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尤其涉及曆史、政治或經濟分析,強調長期消耗導緻的系統性資源短缺問題。現代亦可引申為能源、資金等領域的持續性損耗現象。
《耗匮》是一個常用詞彙,指的是物力或資源的枯竭或匮乏。
《耗匮》這個詞分别由“耗”和“匮”兩個字組成。
“耗”的部首是“耒”,它的總筆畫數為10。
“匮”的部首是“匚”,它的總筆畫數為7。
《耗匮》的詞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演變。其中,“耗”表示消耗、耗盡,而“匮”則指匮乏、不足。
《耗匮》的繁體字寫作「耗匱」。
在古代,我們可以使用「耗匱」來表達《耗匮》的意思。
1. 這個地區的水資源越來越耗匮了。
2. 過度采伐導緻森林資源匮乏,引發了嚴重的生态問題。
3. 經濟衰退使得許多人陷入了貧困與耗匮之中。
組詞:耗盡、耗費、匮乏、匮缺、耗竭等。
近義詞:枯竭、不足、短缺、欠缺等。
反義詞:充裕、富足、豐盈、豐富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