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鹽的意思、池鹽的詳細解釋
池鹽的解釋
[lake salt] 從湖水鹽池中制取的一種食鹽
詳細解釋
從鹹水湖采取的鹽,成分和海鹽相同。我國西北各地和 山西省 、 内蒙古自治區 等地出産很多。古時墾地為畦,引含鹽分的池水沃之,稱作種鹽,水耗則鹽成,即為池鹽。《宋史·食貨志下三》:“自 元昊 反,聚兵西鄙,并邊入中芻粟者寡。縣官急於兵食,調發不足,因聽入中芻粟……予券償以池鹽。”
詞語分解
- 池的解釋 池 í 水塘,多指人工挖的:池子。水池。池魚之殃(喻因牽連而受到的災禍。亦稱“池魚之禍”)。 湖:池鹽(從鹹水湖采取的鹽,成分和海鹽相同)。 像水池的:浴池。花池。樂(?)池。舞池。 護城河:城池。金
- 鹽的解釋 鹽 (鹽) á 無機化合物,一種有鹹味的無色或白色結晶體,成分是氯化鈉,用來制造染料、玻璃、肥皂等,亦是重要的調味劑和防腐劑(有“海鹽”、“池鹽”、“井鹽”、“岩鹽”等種類):鹽巴。鹽鹵。鹽分(坣 )
網絡擴展解釋
池鹽是一種通過特定自然條件形成的食鹽,其解釋可綜合如下:
1.定義與成分
池鹽是從鹹水湖或鹽池中提取的鹽類,主要成分與海鹽相同(氯化鈉)。古時通過“墾地為畦,引池水沃之”的方法制取,即開墾土地為鹽畦,引入含鹽分的池水,待水分蒸發後結晶成鹽。
2.産地與曆史
- 主要産區:我國西北地區、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區等地,其中山西運城解池自西周時期已大規模生産池鹽。
- 曆史記載:《宋史·食貨志》提到西夏時期曾用池鹽作為軍需物資的交換憑證。
3.特點與用途
- 物理特性:池鹽顆粒較大,色澤潔白,質地純淨,但含芒硝和鎂元素較多。
- 應用範圍:除食用外,還可用于化學工業、輕工業及制藥業。
4.文化引申
在成語中,“池鹽”被引申為“行為任性、不顧他人感受”的象征,比喻易失去他人信任。
5.與其他鹽類的區别
- 井鹽:通過打井抽取地下鹵水制成,而池鹽直接取自鹽湖。
- 海鹽:成分相同,但來源和制作工藝不同。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記載或現代生産細節,可參考《宋史》或地方鹽業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池鹽》是一個詞
- 池 鹽 池 鹽
部首:池(水) 鹽(钅)
筆畫:池(4畫) 鹽(8畫)
來源:《說文解字》中的一篇文章
繁體:塩
古時候漢字寫法:無具體記錄
例句:在夏天,如果你在池塘裡遊泳,你可以感到池鹽的味道。
組詞:池塘、池水、鹽水、食鹽
近義詞:鹽池、鹽井
反義詞:甜食、糖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