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寬赦;寬恕。《陳書·陳方泰傳》:“ 方泰 少粗獷,與諸惡少年羣聚,遊逸無度, 世祖 以 南康王 故,特寬貰之。” 清 劉大櫆 《胡母謝太孺人傳》:“雖其後壯而有室,稍有愆違,即令長跽受杖,未嘗略為寬貰也。”
“寬贳”是一個較為罕見的組合詞,其含義需拆解分析:
“寬”
通常指寬大、寬容、放松,如“寬恕”“寬厚”。
“贳”(shì)
古漢語用字,主要有兩種含義:
組合後的可能含義
“寬贳”可理解為寬大赦免或寬容賒欠,但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更常見的近義詞是“寬赦”“寬宥”或“寬貸”。
建議:
若您是在文獻中遇到此詞,需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判斷。若為筆誤,可能實際想表達的是“寬恕”(寬容原諒)或“寬貸”(寬大處理)。
《寬贳》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寬容待人、寬懷大度。它由“宀”和“易”組成。
寬贳的部首是“宀”(mián),表示與宅第有關。它的總筆畫數為11個。
《寬贳》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人講究待人以寬容之心,秉持包容之德。因此,出現了這個詞來描述這種寬容待人的心态。
寬贳的繁體字為「寬貸」。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差異。對于寬贳這個詞,古人将它寫作「寬貰」。
1. 他對别人的錯誤總是寬贳待之,對待他人是非常寬容的。
2. 做人要心胸寬贳,不要容易動怒。
寬懷、寬容、寬恕
寬容、寬恕、大度
狹隘、小氣、狹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