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水流的出入口或其近旁。《爾雅·釋水》“瀵,大出尾下” 晉 郭璞 注:“ 河 東 汾陰縣 有水口,如車輪許,濆沸湧,其深無限,名之為瀵。”《三國志·吳志·呂蒙傳》:“﹝ 呂蒙 ﹞後從 權 拒 曹公 於 濡須 ,數進奇計,又勸 權 夾水口立塢,所以備禦甚精, 曹公 不能下而退。”《說嶽全傳》第四九回:“ 韓世忠 元帥帶領水軍十萬,大小戰船,已在水口紮成水寨。” 柳青 《狠透鐵》七:“稍微粗心大意,水口的地灌得多,遠處的地沒水了。”
(2).水上的關口要寨。《晉書·景帝紀》:“五年夏五月, 吳 太傅 諸葛恪 圍 新城 ,朝議慮其分兵寇 淮 泗 ,欲戍諸水口。”
(3).衣袖。《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八:“從來好事多磨, 程朝奉 意氣洋洋走出街來,隻見一般兒朝奉姓 汪 的,拉着他水口去看甚麼新來的表子 王大捨 ,一把拉了就走。”
“水口”一詞在不同領域有不同含義,以下是綜合解釋:
基本定義
水口指某一區域水流的入口(天門)和出口(地戶),是風水學中判斷地形吉兇的重要依據。水流象征財源,故水口布局與財富聚散密切相關。
功能與要求
水口的核心含義圍繞“水流關鍵節點”展開,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若需進一步了解某領域細節,可參考對應來源。
《水口》是一個漢字詞彙,意為河流入海或湖泊的地方。
《水口》的部首為“水”,表示與水有關。它的總筆畫數為8。
《水口》一詞最早見于《莊子·齊物論》:“山木病将落,其白猶存;水生而寒,中離而湯。”其中“水生而寒”中的“水”即指水口。
《水口》的繁體字為「水口」,拼音為shuǐ kǒu。
古代《水口》的字形稍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基本相同。
1. 長江的水口是中國上海市。
2. 在湖邊的水口,我們可以聽到潺潺的水流聲。
1. 水門:河流入海的口。
2. 水源:水的起始點或來源。
3. 水流:水流動的狀态。
河口、湖口
水源、水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