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德譽的意思、德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德譽的解釋

美好的聲譽。《三國志·魏志·王昶傳》“ 甘露 四年薨,諡曰 穆侯 ,子 渾 嗣”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昶 諸子中, 湛 最有德譽。” 唐 韓愈 《知名箴》:“昔者 子路 ,惟恐有聞,赫然千載,德譽愈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德譽”是由“德”與“譽”構成的複合詞,指因品德高尚而獲得的聲譽。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德”指“道德、品行”,如《論語·裡仁》中“德不孤,必有鄰”;“譽”意為“名聲、榮譽”,如《莊子·至樂》中“名譽之觀,不足以為廣”。兩字組合後,“德譽”特指個人或群體因具備優良道德修養而積累的社會評價。

該詞常見于古代典籍與現代漢語書面語,例如《後漢書》記載“(某人)德譽流于鄉裡”,指某人因德行受到鄉鄰稱贊。現代用法中,“德譽”多用于描述德才兼備者的社會形象,如“學界泰鬥德譽雙馨”。在語義演變中,“德譽”逐漸衍生出“道德聲譽”與“社會美譽”雙重内涵,既強調個人修養,也包含公衆認可度。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其歸類為褒義名詞,常與“功業”“才華”等詞并列使用,體現中華文化中“立德立言”的價值取向。相關詞語包括“德望”(道德聲望)、“德聲”(德行傳播)等,形成以“德”為核心的語義場。

網絡擴展解釋

“德譽”是一個漢語詞彙,綜合各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美好的聲譽,尤其強調因道德品行高尚而獲得的贊譽。例如《三國志》中記載王昶之子王湛“最有德譽”,即因其品德出衆而受人稱頌。

二、出處與用法

  1. 古代典籍:最早見于《三國志·魏志·王昶傳》裴松之注,唐代韓愈《知名箴》中也有“德譽愈尊”的表述。
  2. 詩詞引用:宋代範純仁、王十朋等詩人曾用此詞,如“德譽日以新”“吾鄉德譽崇”,體現對人物品行的贊美。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應用示例

  1. 形容人物:如南朝梁代诏書中稱“早富德譽”,指某人自幼積累德行聲望。
  2. 比喻事物:提到蘭花因“品德”被譽為“蘭中君子”,屬文學化引申。

五、現代意義 如今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強調兼具道德高度與社會認可的名譽,如“德譽雙馨”等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詩詞全篇,可參考滬江詞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賓将不斷氣不物蒼翠欲滴鏟平舂稅崇墉湊膽子觕舉寸步千裡電子讀物疊觀地入房頭方直風流人狗尾草寡和還翰涵濡讙國鹄闆書誨人不倦佳耦夾衣記睹接觸器解黏去縛進逼經總金簧科頭徒跣恇慴類集冷處理練兵立待林菁鞔鞮馬蹄鼈暮商腃發韶理沙炮聲口深敏設限詩龛士馬霜節訴怨天章鐵不得銅池頭像頹縱土強委骳蓊蓊五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