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徧存的意思、徧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徧存的解釋

周 天子遣使間歲存問諸侯之禮。天子巡守之明年所舉者,稱“徧存”。《周禮·秋官·大行人》:“王之所以撫邦國諸侯者,歲徧存,三歲徧覜,五歲徧省。” 鄭玄 注:“存、覜、省者,王使臣於諸侯之禮。所謂間問也。歲者,巡守之明歲,以為始也。” 孫诒讓 正義:“《説文·子部》雲:‘存,恤問也。’《爾雅·釋詁》雲:‘在、存、省、視,察也。’又雲:‘覜,視也。’《廣雅·釋詁》雲:‘省,視也。’三者訓義略同,隨事立名耳。雲‘所謂閒問也’者,謂三者通為閒問,以其皆閒歲一舉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徧存”是古漢語詞彙,由“徧”和“存”兩個語素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和《辭源》的釋義,“徧”同“遍”,表示周遍、普遍覆蓋,如《詩經·邶風》中“徧俾我謀”;“存”本義為存在、留存,如《周易·系辭下》中“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引申為保全、關懷。

“徧存”的複合詞義可解為:普遍存在或全面保存,強調事物在空間或範圍内的完整性與持續性。例如,明代文獻《弇州四部稿》提及“道體徧存,無間顯微”,即指自然規律普遍存在于萬物之中。該詞多用于哲學或曆史文本,描述抽象概念(如道德、法則)的廣泛性,或具體事物(如典籍、文物)的系統性留存。

需注意的是,“徧存”現代漢語已罕用,其語義在現代多由“遍在”“遍及”或“完整保存”等替代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徧存”是一個古代禮儀術語,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于《周禮》中的記載,具體解釋如下:

  1. 核心含義
    指周天子派遣使臣定期慰問諸侯的禮儀制度。根據《周禮·秋官·大行人》記載,天子在巡守後的第二年(即“巡守之明歲”)派遣使臣對諸侯進行慰問,稱為“徧存”。

  2. 實施規則
    周天子對諸侯的存問分為三個周期:

    • 歲徧存:每年一次慰問(實際執行中為巡守後的第二年首次進行);
    • 三歲徧覜:每三年一次更正式的省視;
    • 五歲徧省:每五年一次全面考察。
  3. 詞源解析

    • “徧”通“遍”,意為普遍、全面;
    • “存”指慰問、體恤,體現天子對諸侯的關懷。
  4. 讀音争議
    部分文獻标注為“pián cún”(如),但主流注音為“biàn cún”(如、3),可能與古音演變或通假字有關,建議以《周禮》相關研究為準。

注意:現代語境中偶見将“徧存”誤解為“廣泛積累”(如),實為對古語的誤讀。該詞本義專指周代禮儀制度,需結合曆史文獻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阿賴耶識暗九霸緒備恪碧李逋寇熾富撺紅村桑盜跖東儲讀灋遁節購得關顧晷時合法權益鴻毳金鲫九環帶酒經拘方鈞軸開幕碌碌無能綿弱墓室尼菴強自取柱敲點晴川情核清駛青影遒密熱蟒任棠散解山箐生花魫角冠子屍布事實上授位帥意熟麻司輿送茶訟氓攤底天筆通都巨邑屯苦五明囊誣谮夏缦相枕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