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韓信壇的意思、韓信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韓信壇的解釋

漢 劉邦 為 韓信 拜将所設的壇場。語本《史記·淮陰侯列傳》:“ 何 ( 蕭何 )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将如呼小兒耳,此乃 信 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 韓信 也,一軍皆驚。”後因以“韓信壇”泛指軍中拜将帥的高台。亦謂被授予将帥。 宋 葉適 《送林退思四川分司茶馬幹官》詩:“ 漢中 王霸地,從古鋒鏑争;崩摧 韓信 壇,闕落 張魯 營。”亦省稱“ 韓壇 ”。 宋 王禹偁 《右衛上将軍贈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撰敕》:“世開 魯 館,家襲 韓 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韓信壇,又稱“拜将壇”,是中國古代一處著名的曆史遺迹,與西漢開國功臣韓信密切相關。其核心含義及文化内涵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義與曆史背景

韓信壇指劉邦拜韓信為大将時修築的壇台。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載,劉邦采納蕭何建議,擇吉日設壇場,以隆重儀式拜韓信為大将。此壇象征對人才的破格任用,成為古代禮賢下士的典範。現存遺址位于陝西省漢中市,為夯土築成的方形高台(漢中市博物館)。

二、文化象征意義

  1. 尊賢重才的象征

    壇台本身代表對人才的最高禮遇,後世以“登壇拜将”喻指破格提拔傑出人才。如唐代劉禹錫《韓信廟》詩:“将略兵機命世雄,登壇威望振關中”即化用此典(《全唐詩》卷357)。

  2. 命運轉折的隱喻

    韓信在此從逃兵躍升為統帥,故“韓信壇”暗含人生際遇的戲劇性轉變。宋代《太平寰宇記》載:“漢台在縣治北,相傳漢高祖駐跸之地,拜韓信壇在其側”(卷133·山南西道)。

三、相關考辨與延伸

  1. 地理沿革争議

    江蘇淮安(韓信故裡)亦有“韓信壇”傳說,但據清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漢中拜将台為信史可考的核心遺址(卷56·陝西五)。

  2. 文學意象的演變

    唐宋詩詞中,“韓信壇”常與“雲夢擒信”“未央宮誅信”等事件并置,形成“起落興亡”的意象鍊。如杜甫《贈王二十四侍禦》:“頓挫兵家策,遲回韓信壇”(《杜詩詳注》卷12)。

四、現代遺存與保護

現存漢中拜将台遺址為方形夯土台,高3米餘,立有“漢大将韓信拜将壇”碑刻,1980年代被列為省級文保單位。其文化價值已超越曆史實物,成為中華用人文化的物質載體(陝西省文物局)。

主要參考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韓信壇”是一個曆史典故相關的詞語,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含義

“韓信壇”指漢高祖劉邦為韓信拜将所設的壇場。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劉邦在蕭何的建議下,通過隆重的儀式(擇吉日、齋戒、設壇場)拜韓信為大将軍,這一舉動令全軍震驚。

二、引申意義

  1. 泛指拜将儀式
    後常用“韓信壇”代指軍中任命将帥的高台或儀式,也象征被授予重要軍職。例如宋代葉適詩中“崩摧韓信壇”即用此典。

  2. 文學中的象征
    在詩詞中,“韓信壇”常與曆史戰争、權力更疊等主題關聯,如王禹偁《宋公神道碑》提到“家襲韓壇”,暗喻家族傳承軍事榮耀。

三、相關誤區

部分資料(如)提到“韓信壇”比喻“處境糟糕”,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誤讀。主流解釋仍以“拜将儀式”為核心。

四、關聯典故

“韓信登壇”與“韓信壇”同源,特指劉邦拜韓信為大将軍的事件,強調對人才的重視與破格任用。


若需進一步了解《史記》原文或相關詩詞引用,可查閱、3、7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奧林匹克日敗子謗嘲比選差貸誠請嗔恨創钜痛深垂沒道口錫底格裡斯河頂脖對頂角方向風露風前燭風素豐勻感謝鈎子麻糖關戍國際共管國務員橫叨紅女交初岌岌老妹冷視率義盲聖門品面呈命志釀醖疲頓辟惡酒平爐牆高基下遷神契苾慶忌绻缱顋巴三八制猞猁省詩實見使馬鄂倫春爍爍絲竹湯面田舍郎五父響當當香氛小嗓洗城協力西風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