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關戍的意思、關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關戍的解釋

邊界上的關隘、城堡。《後漢書·劉焉傳》:“ 松 ( 張松 )兄 廣漢 太守 肅 懼禍及己,乃以 松 謀白 璋 ,收 松 斬之,勑諸關戍勿復通。” 唐 孟浩然 《長安早春》詩:“關戍惟東井,城池起北辰。” 五代 齊己 《送趙長史歸閩川》詩:“ 荊門 與 閩 越 ,關戍隔三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戍”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uān shù,主要用于描述古代邊防相關的軍事設施和戍邊軍隊。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關戍”指邊界上的關隘和城堡,其中“關”指邊防關卡,“戍”指駐守的軍隊。兩者合稱,既指具體的防禦工事,也包含戍邊軍隊的職責。


二、詳細釋義

  1. 字義解析

    • 關:古代交通要道或邊境的守衛處所(如“山海關”),引申為軍事防禦的關鍵節點。
    • 戍:指軍隊駐守邊疆的行為,如“戍邊”“戍守”。
      合起來表示“邊防關卡及其駐軍”。
  2. 引申意義
    除字面含義外,“關戍”還象征邊疆的防禦體系 和戍邊将士的堅守精神。


三、文獻用例

  1. 《後漢書·劉焉傳》:
    “勑諸關戍勿復通”,指下令各邊防關卡不得通行。
  2. 唐詩中的引用:
    • 孟浩然《長安早春》:“關戍惟東井,城池起北辰。”
    • 齊己《送趙長史歸閩川》:“荊門與閩越,關戍隔三千。”

四、總結

“關戍”一詞融合了地理防禦和軍事駐守的雙重含義,常見于曆史文獻和詩詞中,用于描述古代邊疆的防禦體系及戍邊将士的職責。

網絡擴展解釋二

關戍

關戍(guān sù)是一個由“關”和“戍”兩個字組成的詞語。下面将對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進行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關”字的拆分部首是“關”,它是由“關”和“一”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數是6。

“戍”字的拆分部首是“戈”,它是由“戈”和“一”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數是8。

來源:

“關戍”一詞來源于古代的軍事防禦制度。關是古代楚漢邊關的防禦性建築,戍是指邊防警備,防守國境。所以關戍一詞指的是邊塞防禦。

繁體:

關戍的繁體字是關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中的關戍和現代寫法相似,沒有太大差異。

例句:

1. 國家對邊境地區進行了加強關戍,确保了國家安全。

2. 這座關戍擔負着保護邊疆的任務。

組詞:

組詞:關卡、戍邊、邊關。

近義詞:

近義詞:邊防、邊塞。

反義詞:

反義詞:内地、非邊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