鼾寝的意思、鼾寝的詳細解釋
鼾寝的解釋
猶鼾睡。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七:“甫發歌, 明卿 輒鼾寝,鼾聲與歌相低昂。”
詞語分解
- 鼾的解釋 鼾 ā 熟睡時粗重的鼻息聲:打鼾。鼾聲如雷。鼾睡。 筆畫數:; 部首:鼻; 筆順編號:
- 寝的解釋 寝 (寢) ǐ 睡,卧:寝室。寝車。寝宮。安寝。 睡覺的地方:就寝。壽終正寝。 皇家宗廟後殿藏先人衣冠之處,亦指帝王的墳墓:寝廟。陵寝。 停止,平息:其議遂寝(那種議論于是平息)。事寝。 面貌難看:貌
專業解析
鼾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熟睡時發出鼾聲”,常用于描述睡眠深沉且伴有打鼾的狀态。以下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鼾寝(hān qǐn):動詞性短語,指人入睡後因呼吸不暢而發出粗重聲響(即打鼾),并處于深度睡眠的狀态。《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為“鼾睡”,強調睡眠的酣熟與聲響特征 。
二、字義分解
- 鼾(hān):
指睡眠中因呼吸道受阻産生的粗重呼吸聲。《說文解字注》釋為“卧息也”,即睡覺時的呼吸聲響 。
- 寝(qǐn):
本義為躺卧休息,引申指睡眠狀态。《古代漢語詞典》中“寝”含“入睡”“就寝”之意,強調行為的發生 。
三、出處與古典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古代文獻,如:
- 宋代筆記《萍洲可談》:“夜則鼾寝,鼾聲如雷。” 形容睡眠酣暢,鼾聲洪亮 。
- 清代小說《聊齋志異》:“其人鼾寝榻上。” 描繪人物沉睡場景 。
四、應用場景
“鼾寝”多用于文學描寫或口語,含兩類語境:
- 中性描述:客觀陳述深度睡眠狀态(例:勞累一日,倒頭即鼾寝)。
- 戲谑或貶義:暗指睡眠不顧及他人(例:鄰室鼾寝聲徹夜不絕,令人難眠) 。
五、相關詞辨析
- 近義詞:鼾睡、酣睡(均指熟睡,但“鼾寝”特指伴隨鼾聲)。
- 反義詞:失眠、淺眠(描述睡眠困難或易醒狀态) 。
權威參考文獻: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第12卷,p.1103
- 《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段玉裁注,p.87
- 《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4)p.1201
- 《聊齋志異》(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卷四《狐夢》
網絡擴展解釋
“鼾寝”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ān qǐn,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基本含義
指人在睡覺時發出鼾聲,形容睡得非常沉。由“鼾”(睡覺時的呼噜聲)和“寝”(睡覺)兩字組成,字面意義為“打鼾而睡”,強調睡眠狀态深沉且伴有明顯鼾聲。
2.引申含義
除字面意義外,該詞還可比喻對某事漠不關心或置之不理的狀态。例如,形容某人對外界變化毫無反應,類似“鼾睡不醒”。
3.曆史與文學用例
-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王世貞的《藝苑卮言》:“甫發歌,明卿辄鼾寝,鼾聲與歌相低昂。”,描述鼾聲與歌聲交織的場景。
- 部分資料提到其可能與古代帝王楊堅相關,但具體典故未明确記載。
4.現代語境
現代口語中多用于描述因疲勞、壓力或睡眠環境導緻的打鼾現象,隱含對睡眠質量或他人影響的關注。
“鼾寝”兼具字面描述與隱喻功能,需結合語境理解。若需更多古籍例證或醫學關聯(如鼾症),可進一步查閱權威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棒棒雞北山摩崖造像扁毛畜生筆鋒不言而信不以禅室辭手耽閣登廟第二次東征帝宇迩英黼國黻家彗掃火行胡天神甲盾見背矯勁狡客解徽雞伏鹄卵驚憤廐副忌月考期科柏羸敗聊備一格纚笄賣餅嫚戾民樂拿手旁門跑鞋噴蛆丕訓青社青虛青要女親姻窮屈栖息讓牍仁壽節日昳容舍生米熟飯時器蜀漆蘇隄唆撥台銜偎貼飨帝鄉團祫享寫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