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兵、團練。 清 朱琦 《感事》詩:“古人重召募,鄉團良足倚。” 清 趙天錫 《三元裡》詩:“誰信鄉團成勁敵,始知義憤即鈐韜。”
鄉團是中國古代地方性民間武裝組織,在不同曆史時期具有以下特點:
基本定義 鄉團指由鄉民自發組織的武裝力量,主要職能是保衛地方治安,兼具軍事防禦和基層管理功能。常見名稱包括"鄉兵""團練"等,如清朱琦《感事》詩中提及"鄉團良足倚"即為此意。
曆史演變
組織特點 兼具軍事與行政雙重屬性: • 軍事方面:配備冷兵器,執行巡邏警戒 • 行政方面:協助戶籍管理、農業督導 近現代演變為地主武裝,如提到閻錫山操縱的"還鄉團"
文化意義 作為基層自治的象征,在古典詩詞中常體現民衆自發保家衛國的精神,如宋代林希逸"諸祠谒後鄉團拜"反映祭祀與軍事結合的傳統。
建議需要具體案例可查看《清史稿》或地方志原始文獻,(滬江詞典)和(引證材料)提供了權威詞義解釋。
鄉團是一個常見的詞語,其拆分部首和筆畫構成如下:
拆分部首:鄉(乙刀)團(囗囗木)
筆畫構成:鄉(3畫)團(7畫)
鄉團這個詞來源于漢語,是由兩個字組合而成的,分别是“鄉”和“團”。
1. 鄉:是一個表示地方的名詞,指的是較小規模的行政區域,通常由幾個村莊組成。
2. 團:是一個表示集體的名詞,指的是一個由多個人組成的團體,具有共同的目标和活動。
在繁體字中,“鄉團”的寫法沒有變化,仍然是“鄉團”。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根據古籍記載,古代“鄉團”的寫法可能為“鄉團”。
以下是對“鄉團”這個詞的一些例句:
1. 鄉團之間的合作,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2. 他參加了鄉團的義務勞動,為村裡做出了貢獻。
組詞:鄉親、鄉民、鄉村、團結、團隊、團聚
近義詞:鄉裡、鄉親、鄉人
反義詞:鄉外、團體、個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