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農具。《周禮·地官·遂人》:“以時器勸甿,勸甿以彊予。” 鄭玄 注:“時器,鑄作耒耝、錢鎛之屬。” 孫诒讓 正義:“鑄金為之,以供歲時之用,故謂之時器。”
(2).當時流行的器具。《舊唐書·孝友傳·崔沔》:“亦有古饌而盛於時器,故毛血盛於盤,玄酒盛於罇。”
時器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語義指向的複合詞,其核心構詞要素為"時"與"器"的結合。根據漢語詞源學分析,"時"在《說文解字》中解作"四時也",本義指季節的推移,後引申為時間、時辰、時機等含義;"器"在甲骨文中象器物之形,《爾雅》訓為"用也",指具有特定功能的器具或工具。
從漢語詞典釋義體系來看,該詞主要存在兩種解釋維度:
一、古代測時儀器 《周禮·考工記》鄭玄注提及"挈壺氏掌挈壺以令軍井…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此處壺即漏壺,屬典型時器範疇。這類計時裝置還包括日晷(《漢書·律曆志》)、渾天儀(《後漢書·張衡傳》)等,主要用于天文觀測與時間計量。
二、農事節令器具 《齊民要術》載"凡耕之本,在于趣時",古代農耕器具如耒耜、耦犁等常依節氣更替使用,形成具有時令特征的耕作工具系統。這類器具在《王祯農書》中被統稱為"應時之器",強調其與農時的配合關系。
值得注意的語義演變現象是,隨着機械鐘表的傳入,《物理小識》(方以智)開始用"自鳴時器"指代西洋鐘表,該用法在《清會典》中得到官方确認,成為中西文化交融的詞彙見證。
在專業考證層面,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四卷專章讨論古代時器發展,特别指出東漢張衡水運渾象已具備機械計時功能,這比歐洲最早的機械鐘早約六個世紀。
根據您提供的詞彙“時器”,該詞在中文中并非标準常用詞,可能是以下情況的誤寫或特定領域術語:
可能的誤寫:計時器
可能的專業術語
古漢語或方言
建議:若您想查詢的是“計時器”或相關術語,可提供更多上下文;若為拼寫誤差,請核對目标詞彙。
班文兒包絡标華表訴茶客槎牙陳迹赤誦創業竄竊待時擔饒地理學鬥檢封恩赦房地産返死繁憂法室附決公平交易規旋耗敝狠愎畫梁雕棟黃龍宗賤氣積李禁管絶潢開雲見日渴望廉循厘局詈辱鸾降祃禂馬虎眼毛羽鱗鬣猛燭鳥驚鼠竄剽蹂辟席迫遣乾蹦蹦奇咳青過于藍七平八穩氣殺鐘馗折死詩風手爐天野銅葉宛肖蚊母樹五谷無辔嚣繁歇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