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飨帝的意思、飨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飨帝的解釋

祭祀天帝。饗,通“ 享 ”。《禮記·禮器》:“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饗帝于效。”《禮記·禮器》:“ 孔子 曰:‘誦《詩》三百,不足以一獻……大旅具矣,不足以饗帝。毋輕議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飨帝是古代漢語中具有特定禮制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以祭品獻享天帝”,屬帝王祭祀活動的重要環節。以下從詞義、文化背景及文獻用例三方面詳述:

  1. 詞義解析

    “飨”本義為以酒食供奉神靈或祖先,《說文解字》釋“飨”為“鄉人飲酒也”,後引申為祭祀中的獻享儀式;“帝”在先秦文獻中多指“天帝”或“上帝”,即至高神祇。合稱“飨帝”即通過進獻祭品表達對天神的敬畏與祈求,如《禮記·禮器》載“飨帝于郊,而風雨節、寒暑時”,強調其與自然秩序的關系。

  2. 禮制背景

    據《周禮·春官》記載,飨帝屬“吉禮”範疇,為帝王專屬的祭天儀式,通常于冬至日在南郊圜丘舉行。祭品包含玉帛、牲畜等,并伴隨樂舞、祝禱,體現“君權神授”的政治觀念。漢代鄭玄注《禮記》時稱:“飨者,獻熟食也;帝謂昊天上帝”,說明儀式需以熟食呈現,且對象特指昊天上帝。

  3. 文獻例證

    • 《詩經·周頌·吳天有成命》雲“昊天有成命,二後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鄭玄箋注将此詩與“飨帝”關聯,認為歌頌周王恪守天命,通過祭祀維系天人之和。
    • 《後漢書·祭祀志》載光武帝“建武二年,初制郊兆于洛陽城南,飨帝以配祖考”,反映漢代将祭天與祖先崇拜結合的禮制演變。

學術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飨帝”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xiǎng dì,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飨帝”指祭祀天帝,其中“飨”通“享”,表示以祭品供奉神靈。這一用法源自古代禮儀文獻,強調通過祭祀儀式表達對天地神明的敬畏。


二、詳細解釋

  1. 詞源與出處
    主要見于《禮記·禮器》,如:

    • “因吉土以飨帝于郊”(選擇吉地于郊外祭祀天帝);
    • 孔子曰:“大旅具矣,不足以飨帝。毋輕議禮!”(即使祭品齊備,若禮儀不周,也不足以完成祭祀)。
  2. 詞義演變

    • 核心含義始終圍繞“祭祀”,與宗教、禮制密切相關;
    • 部分現代引申義(如“享樂之人”)可能源于對“飨”字“享用”含義的誤讀,但缺乏權威文獻支持。

三、其他說明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禮記》原文或專業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哀恫奧氣百謀千計班示北梁蹦蹦調贲育之勇兵矢不絶如縷充足理由律垂直綠化賜賞銼屍蹛財電視系列片鵝目方剛防弭繁庑風陵堆桂蠧憨子螖蠌火抓扈翌簡畢建櫜謹勑九衢塵積霙濬文苛文窾會嫠人綠營盲洋蠻來生作馬援柱憫忌難受衲葉剽虜憑轼穹環濡愞孺企三行騷賦灑籤閃誤聖水申戒添前字挑淩鐵門限吞奪王忾尉勞聬聬五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