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的意思、不以的詳細解釋
不以的解釋
(1).不為,不因。《禮記·表記》:“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祿,不以大言受小祿。”《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2).不用;不靠。《孟子·離婁上》:“ 離婁 之明, 公輸子 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宋 曾鞏 《上歐蔡書》:“故其言無不信聽,卒能成 貞觀 太平,刑置不以,居 成 康 上。” 洪深 《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下篇:“合作完成演出,而不以自身取勝,不獨立吸引注意。”
(3).無論;不管。《資治通鑒·後唐潞王清泰二年》:“或事應嚴密,不以其日;或異日聽於閤門奏牓子,當盡屏侍臣,於便殿相待。”《元史·刑法志一》:“雖有牙符而無織成聖旨者,不以何人,并勿啟,違者處死。”
詞語分解
- 不的解釋 不 ù 副詞。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不速之客。 單用
- 以的解釋 以 ǐ 用,拿,把,将:以一當十。以苦為樂。以身作則。以鄰為壑。以訛傳訛。以往鑒來。 依然,順,按照:以時啟閉。物以類聚。 因為:以人廢言。勿以善小而不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于(指時日):“子
網絡擴展解釋
“不以”是一個文言色彩較濃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語境分析。根據多個權威詞典和文獻記載,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
-
不為,不因
表示不因某種原因或标準而改變行為準則。
- 例1:《左傳》中“不以一眚掩大德”(不因一次過失否定全部功勞)。
- 例2: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不因我出身低微而輕視)。
-
不用,不靠
強調不依賴特定工具或手段。
- 例1:《孟子》“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不用圓規和尺子,無法畫出标準圖形)。
- 例2:洪深《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不以自身取勝”(不靠個人突出表現)。
-
無論,不管
用于條件句中,表示不受特定因素限制。
- 例1:《資治通鑒》“不以何人,并勿啟”(無論何人,均不得開啟)。
- 例2:《元史》“不以遠近易則”(不管距離遠近都遵循法則)。
二、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不以”多用于成語或書面語,例如: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得失或自身境遇而動搖心境(出自範仲淹《嶽陽樓記》)。
- “不以為意”:不放在心上(如《三國演義》用法)。
三、注意事項
文言中“不以”需結合上下文理解,部分用法需通過經典文獻案例輔助學習。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漢典》《禮記》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以(bù yǐ)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不以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表示不用、不依據等意思。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是“不”字的意思是否定、不;右邊是“以”字的意思是用、依據。不以可以用來表示不按照某種标準或要求進行行動或判斷。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不以的部首是一,總筆畫數為11。
來源和繁體:
不以這個詞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並無特别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不以的字形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總體上,其字形結構和意義與現代字彙保持一緻。
例句:
1. 我不以他的外貌來評判他的價值。
2. 她不以别人的意見來決定自己的行動。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 組詞:不以為然、不以為重、不以為意、不以為怪、不以為準等。
- 近義詞:不遵循、不依從、不依照等。
- 反義詞:以為、遵循、依從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