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两端的意思、两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两端的解释

(1).事物的两个顶端;两头。《论语·子罕》:“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颖达 疏:“两端,终始也。” 宋 王禹偁 《大阅赋》:“出游兵以定两端,握奇数而制四面。”《元史·礼乐志二》:“相鼓二,制如搏拊,以韦为表,实之以糠。拊其两端,以相乐舞节。”

(2).谓两个极端。《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郑玄 注:“两端,过与不及也。”

(3).犹两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武安 已罢朝,出止车门,召 韩御史大夫 载,怒曰:‘与 长孺 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宋书·律历志中》:“古之为历者, 邓平 能修旧制新, 刘洪 始减《四分》,又定月行迟疾, 杨伟 斟酌两端,以立多少之衷,因朔积分设差,以推合朔月蚀。” 唐 欧阳詹 《江夏留别华二》诗:“乡路我尚遥,客游君未回。将何慰两端,互勉临岐杯。”

(4).指游移于两者之间的态度。《史记·魏公子列传》:“ 魏王 恐,使人止 晋鄙 ,留军壁 鄴 ,名为救 赵 ,实持两端以观望。”《晋书·王浚传》:“及 赵王 伦 篡位,三王起义兵, 浚 拥众挟两端,遏絶檄书,使其境内士庶不得赴义。”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 世衡 知城事,寨下属 羌 率持两端,向背不常。”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上以 第巴 始终反覆持两端,乃追还其使。”

(5).犹两种、两类。《荀子·正论》:“而圣王之分,荣辱是也。是有两端矣:有义荣者,有埶荣者,有义辱者,有埶辱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两端"作为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空间概念的本义 指物体的两个尽头部分。《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定义其基础义为"事物的两个顶端",如《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中即指问题的正反两面(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

二、哲学范畴的引申 在儒家典籍中发展为辩证概念,《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郑玄注称:"两端,过与不及也",指事物矛盾的两个极端(来源: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进一步阐释为"如厚薄轻重",强调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三、具体语境中的特殊指代

  1. 电工术语:指交流电路中的火线与零线,如《电工基础》教材中"单相设备应连接电路两端"(来源: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工技术基础》)
  2. 数学概念:表示区间的起始点与终止点,遵循公式表达: $$ [a,b] = {x in mathbb{R} mid a leq x leq b} $$ 其中a、b即为区间两端(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网络扩展解释

“两端”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主要可从以下角度理解:

一、基本含义

  1. 事物的两个顶端或两头
    指具体事物的起点与终点、首尾或相对的两部分。例如:

    • 机械装置中的“两端金属探子”;
    • 古籍《元史·礼乐志》提到鼓的“两端”用于调节乐舞节奏。
  2. 两个极端或对立面
    常指矛盾或对立的两种状态,如“过与不及”。例如《礼记·中庸》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强调平衡两种极端以取中道。


二、引申含义

  1. 指代“两者”或“两类”
    如《史记》中“首鼠两端”形容犹豫不决的态度,现代语境中也可指需兼顾不同利益的情境。

  2. 游移不定的态度
    用于描述在两种选择间摇摆的心理状态,如《论语·子罕》中孔子“叩其两端”以穷尽问题本质。


三、应用场景

如需更详细古籍例证或现代用例,、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碍口把戏北西厢滨海玻罩禅定常姓赪柯驰介鹑首从风大冯小冯大料当头棒德配钓璜老调羽放官放任自流飞足改梁换柱高堂大厦各色各样龟绶黄甲宦客毁裂扈猎货产泾渭同流夸夸其谈姱修乐亭大鼓林蔼梦兰攮刀子攀止披昌蒲荐起官青筦秦欢晋爱亲炙穷凶极恶凄惋人一己百丧惘麝兰牲刍生长期收复首楞手讯书匮四爱头足异所卧兔无劳夏成羡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