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加誘導。《論語·顔淵》:“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 陸德明 釋文:“道,導也。”
(1).猶正道。 漢 陸賈 《新語·明誡》:“ 周公 以比德於五帝,斯乃口出善言,身行善道之所緻也。” 三國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北齊書·後主幼主紀論》:“﹝ 高緯 ﹞始自襁褓,至於傳位,隔以正人,閉其善道。” 明 李贽 《複周柳塘》:“竊前賢之善道,卑善柔之賤态,附直諒之後列,直欲以完名全節付二老。”
(2).好的途徑,好的方法。 明 劉基 《槐陰讀書圖序》:“觀聽動息,凡有所接,必使可以有所警者,進脩之善道也。”
(3).古地名。今 安徽 盱眙縣 北。《左傳·襄公五年》:“ 晉 将為之合諸侯,使 魯 衛 先會 吳 ,且告會期。故 孟獻子 、 孫文子 會 吳 于 善道 。”
“善道”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主要解釋:
善加誘導
源自《論語·顔淵》:“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意為以善意引導他人,若對方不接受則停止勸說。此義強調勸導的智慧與分寸。
正道(正确的道理或途徑)
漢陸賈《新語》提到“身行善道”,諸葛亮《出師表》亦用“谘诹善道”勸谏君主遵循正道。此義指符合道德、倫理的準則或人生方向。
好的方法或途徑
如明代文獻中“善道”指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例如“治國善道”可引申為良策。
古地名
指今安徽盱眙縣北部地區,屬曆史地理概念。
“善道”的古典含義以引導、正道為主,現代用法則更豐富。若需深入考證,可參考《論語》《新語》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
善道是一個中文詞彙,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廣泛的應用。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這個詞的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與之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善道是一個有關行為準則和價值觀的詞彙。它指的是善良、正直的道路或生活方式。在中華文化中,善道被視為一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和指引。
善道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善和道。善部首是口,道部首是辶。善字共有12個筆畫,道字共有9個筆畫。
善道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經典文獻,如《易經》、《論語》等。這些文獻中涉及到的善良、正直的行為準則和生活方式被概括為善道。
在繁體字中,善道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沒有特别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善字的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而道字在古代寫法中常用鍍字和品字兩種寫法表示。
1. 按照善道行事,心懷善念。
2. 踐行善道,盡心助人。
3. 他一直秉持着善道的原則,為人民奉獻了一生。
善良、善待、善行、善舉、善念等。
善良、正直、道德、美德等。
邪惡、不道德、惡劣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