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哀恤 ”。
亦作“ 哀卹 ”。憐憫撫慰。《左傳·文公十三年》“ 子家 賦《鴻鴈》” 晉 杜預 注:“《鴻雁》,《詩·小雅》,義取侯伯哀恤鰥寡有征行之勞。” 孔穎達 疏:“《鴻雁》,美 宣王 勞來諸侯之詩也。” 唐 李翺 《疏改稅法》:“雖明詔屢下,哀恤元元;不改其法,終無所救。”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五:“二人皆葬 鎮江府 界,可令本郡緻祭。嗚呼!哀卹之典至矣。”
“哀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哀恤”由“哀”和“恤”組成:
總結來看,“哀恤”既包含情感共鳴,也涉及實際關懷,常見于古典文獻,現代使用則偏向書面化表達。
《哀恤》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有着豐富的内涵。下面我們來對這個詞進行拆分、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以及例句進行介紹。
《哀恤》由部首“哀”和“恤”組成。其中,“哀”是形聲部首,表示悲痛;“恤”則是本義,表示憐憫關懷。它總共由11個筆畫組成。
《哀恤》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在古代社會,人們多以“哀思悲痛”來表示對他人困難和苦難的體諒和同情。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演變為“哀恤”,用以表達對他人不幸的深深關切。
《哀恤》的繁體字是「哀憫」。
在古代,漢字“哀恤”分别寫作「哀恤」或「愛恤」,但含義相同:表示對他人的悲痛和同情,表達對不幸的關切。
1. 他對那位失去親人的朋友充滿了哀恤之情。
2. 他哀恤那些生活困苦的人,并主動伸出援助之手。
哀悼、哀痛、憐憫、同情
憐憫、同情、同情心、悲憫
冷漠、無動于衷、無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