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綱法的意思、綱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綱法的解釋

明 萬曆 以後所實行的商人壟斷食鹽運銷制。 明神宗 時,因官收場鹽不夠,商人久候領不到鹽,以緻積引甚多。為疏銷積引, 萬曆 四十五年(1617年)實行綱法。将商人所領鹽引編成綱冊,分為十綱,每年以一綱行積引,九綱行新引。綱冊許各商永遠據為“窩本”,每年按照冊上舊數派行新引,無名的不得加入。自此以後,食鹽收買運銷之權均歸商人,并得世襲。 清 道光 十一年(公元1831年)後一度為票法所取代,但不久又變相恢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綱法是中國明清時期實行的一種食鹽專賣制度,核心内容為官府特許商人按指定區域和配額運銷食鹽,通過“納糧換引”的方式實現鹽稅征收與流通管控。其詳細釋義及曆史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義

綱法指将鹽商編入特定名冊(綱冊),授予壟斷經營權,商人需先向官府繳納糧草或銀錢換取鹽引(運銷憑證),再憑引到指定鹽場支鹽,并在固定區域(引岸)銷售。該制度正式确立于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由鹽政大臣袁世振推行,取代原有的“開中法”,成為清代鹽政的主要模式 。

二、核心運作機制

  1. 納糧換引

    商人需先代朝廷運輸軍需物資(如糧草至邊關)或繳納銀錢,換取鹽引。每引對應一定重量的食鹽(明代約300斤,清代各省不同),作為合法販運的許可證明 。

  2. 分區專銷

    全國劃分為固定銷售區域(“引岸”),鹽商僅能在所屬引岸内銷售,嚴禁越界。例如,兩淮鹽商的引岸涵蓋湖南、湖北、江西等地 。

  3. 世襲壟斷

    鹽商一旦入綱,即獲得永久經營權,并可世襲。官府通過控制鹽引總量和鹽商數量,确保稅收穩定,形成官商結合的壟斷體系 。

三、曆史意義與影響

四、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定義:

    “綱法,明清食鹽專賣制度。商人憑鹽引行鹽,引分綱目。”

    (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第9卷第124頁)

  2. 《明史·食貨志》載:

    “萬曆中,立鹽政綱法,以舊引附見引行,令商人得永業。”

    (中華書局點校本,1974年,卷80)

  3. 《清史稿·食貨志》載:

    “鹽政行綱法,招商認窩,領引辦課。”

    (中華書局點校本,1977年,卷123)


參考文獻來源:

  1. 中國鹽業史學術研究(《曆史研究》期刊,2005年專題)
  2. 《中國經濟制度史論》(趙德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3.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
  4. 《明史》《清史稿》(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綱法”是明代萬曆年間推行的一種食鹽運銷制度,其核心内容是通過官方與商人的合作解決鹽引積壓問題,并逐步形成商人壟斷模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背景 綱法是明神宗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為解決鹽政危機而推行的改革措施。當時因官府收購鹽場産量不足,商人長期無法領取食鹽,導緻鹽引(食鹽運輸憑證)大量積壓,稱為“積引”問題。

2. 具體實施方式

3. 後續發展與影響

綱法本質是官府通過賦予商人特權化解鹽引積壓,但客觀上推動了食鹽運銷的商人世襲壟斷,對明清經濟結構産生深遠影響。

别人正在浏覽...

白日青天柏翳擺置邦族閉門不出不貳過産婦充溢電怒掉臂彫章镂句都數渡江曲獨門獨院而上方所風烏腹胞趕熟高晏宮闼乖應光陰荏苒貴酋骨肉親橫草不動,豎草不拿核武器諱谀交言幾何原本窘急譏繩究度眷歆均分虡業勞武結合連補茏苁隆渥旅伴沒理會處沒算數面子情兒米颠默口年華垂暮品子勤虔如堕五裡霧中三遷三十上标霜廷廷理推估五月飛霜險勁仙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