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礌落”。錯落分明貌。引申為光明正大、直率開朗的樣子。 宋 梅堯臣 《範殿丞通判秦州》詩:“志尚功名間, 管 樂 猶一時;去去勿復道,礧落為男兒。” 宋 汪應辰 《黃君墓志》:“公自幼礌落不凡。” 元 程自修 《忘吾》詩之五:“丈夫礌落如天日,促促胡為升鬥謀?” 章炳麟 《訄書·族制》:“今吾 中夏 之氏族,礧落彰較,皆出于五帝。五帝之民,何為而皆絶其祀也?”
“礧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解釋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需注意與形近詞區分:
“礧落”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強調光明磊落的品格或分明的形态。如需查閱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搜狗百科或查字典的詳細釋義。
《礧落》是一個古漢語詞語,意指坍塌或崩潰。指事物坍塌散落、毀損破碎之象。
《礧落》的部首是石(石字旁),總計有15個筆畫。
《礧落》是古代漢字,來源于《爾雅·釋石》。它的繁體字為「礌落」。
古代書法風格中,漢字寫法可能會有變化。可将《礧落》寫作「礌落」(左邊石字旁部首,右邊由「各」和「禾」組成)。
1. 建築物經過歲月的侵蝕,最終會因地基不穩而礧落。
2. 經濟危機使得公司的財務狀況急速礧落。
1. 坍塌:物體由于力量或結構的破壞而倒塌。
2. 崩潰:事物由于内外因素的破壞而徹底垮掉。
1. 坍塌
2. 崩潰
3. 倒塌
4. 墜毀
1. 穩固
2. 堅實
3. 建立
4. 壯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