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俗富人嫁女後第一個元宵節,送新燈以賀。 胡樸安 《中華全國風俗志·江蘇·南京采風記》:“﹝送燈﹞此系富而好禮者方有之,女出閣後……逢燈節送各式新燈。” 汪曾祺 《晚飯花》:“這裡的風俗,有錢人家的小姐出嫁的第二年,娘家要送燈。送燈的用意是祈求多子。元宵節前幾天,街上常常可以看到送燈的隊伍。”
“送燈”是一個具有多重文化含義的詞彙,其解釋需結合傳統民俗與象征意義綜合理解:
核心寓意
送燈是中國傳統婚育習俗,尤其在元宵節期間流行。娘家會向新婚女兒家贈送花燈,因“燈”與“丁”諧音,象征祈求添丁進口、子孫興旺。例如陝西地區,若女兒懷孕,還會加送小燈籠以保孕期平安。
儀式形式
不同地區習俗略有差異:
光明與希望
燈作為光明載體,送燈行為被賦予“照亮前程”的祝福,表達對接受者生活順遂、事業光明的期許。
祭祀與感恩
部分地區通過送燈祭祀祖先或神靈,既表達敬仰之情,也傳遞回饋恩德的心意。
提示:如需了解具體地區習俗差異或燈型選擇,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
《送燈》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語,它主要用于形容送别或送行的意思。當有人要離開或者出發時,送燈可以表示向他們表示祝福和告别的動作。
《送燈》一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辶和火。其中,辶是表示走路的意思,火是表示原始火焰的意思。根據這兩個部首和四個筆畫,構成了《送燈》這個詞的形狀和結構。
《送燈》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俗活動。在古代,人們常常在離别時點亮燈籠,象征着為他們照亮前方的道路,并祈福他們的旅途平安順利。現代人們常常通過這個詞語來表達對别人離開時的祝福和關心。在繁體字中,《送燈》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送燈》并沒有顯著的變化。這種寫法被保留至今,以保持詞語的傳統和文化意義。
1. 他們在送燈祈禱離别的人能夠平安歸來。
2. 在節日期間,人們常常以送燈的方式表達對親友的關心和祝福。
組詞:送行、送别、送往。
近義詞:送别、離别。
反義詞:接待、歡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