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賞給供其使用。《國語·齊語》:“ 桓公 召 管子 而謀。 管子 對曰:‘為君不君,為臣不臣,亂之本也。’ 桓公 懼,出見客,曰:‘天威不違顔咫尺, 小白 ,餘敢承天子之命曰:“爾無下拜”,恐隕越於下,以為天子羞。’遂下拜,升,受命,賞服大輅、龍旗九旒、渠門赤旂。”
(2).贊賞佩服。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文章》:“ 邢 ( 邢子才 )賞服 沉約 而輕 任昉 , 魏 ( 魏收 )愛慕 任昉 而毀 沉約 ,每於談讌,辭色以之。”
“賞服”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賞賜供其使用
指将物品或資源賜予他人,供其支配或使用。例如《國語·齊語》中記載,齊桓公因敬畏天子威嚴,接受賞賜的“大輅、龍旗九旒”等物品,即為此意。
贊賞佩服
表示對他人才能、品德或成就的欽佩與贊美。如北齊顔之推在《顔氏家訓》中提到,邢子才對沈約的才華極為贊賞,即用“賞服”形容這種情感。
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賞服”可指“欣賞他人的服裝或外表”,但這一用法較為少見,且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誤讀。
使用場景:
第一層含義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語境;第二層含義則適用于表達對他人能力的認可,如學術讨論或人物評價。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國語》《顔氏家訓》等古籍原文。
《賞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欣賞的服飾,或指藝術表演時演員穿着的華麗服裝。
《賞服》的部首是衣(衤),由8個筆畫組成。
《賞服》起源于中國,并在漢字中被廣泛使用。
《賞服》的繁體字是「賞服」。
在古代漢字中,「賞」的左邊是「爿」而非現代的「父」,「服」的左邊是「舟」而非現代的「月」,所以古時候寫作「賞 舟」。
1. 比賽的時候,選手們穿着華麗的賞服登場。
2. 這部戲的賞服設計精美,給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賞景、賞心、賞月、賞析、賞識
華服、演藝服、戲裝、盛裝
樸素服、普通衣、平凡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