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兩船并合。《墨子·備水》:“并船以為十臨,臨三十人,人擅弩。” 岑仲勉 注:“并船,即合兩船也,兩船為一臨。”
(2).并排着兩隻船。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二六:“蘭槳把來齊拍水,并船相鬥濕羅衣。” 宋 黃庭堅 《奉答李和甫代簡二絕句》之二:“可憐一曲并船笛,説盡故人離别情。”
并船(拼音:bìng chuán)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本義:船隻相并連接
指兩艘或多艘船橫向并列相連,形成整體。古代常見于軍事(如赤壁之戰中曹軍“連船艦”)、運輸或水上活動,通過纜繩或木闆固定船隻,增加穩定性或承載面積。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7卷,第143頁“并”字條;《辭海》(第七版)網絡版“并”釋義項。
引申義:并行、并排
由船隻并列引申為泛指事物并列、同時進行或地位相當。如“并駕齊驅”“并肩作戰”中的“并”即取此意,強調空間或時間上的同步性。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98頁“并”字條;《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96頁“并”釋義項。
古語特指:雙體船結構
古代文獻中或特指一種将兩船并連加固的雙體船(類似現代雙體船雛形),用于增強抗風浪能力或承載大型貨物。
來源:《中國航海科技史》(海洋出版社)第四章提及古代并船技術;《水經注·江水》載“孫權裝大船……名曰長安,亦曰大舶,載坐直之士三千人,與群臣泛舟江津”,其大型船隊可能采用并船技術。
現代應用
在專業航海術語中,“并靠”(Berthing alongside)仍保留“并船”古義,指船舶停泊時與碼頭或其他船并排系固的操作。
來源:《航海技術術語》(GB/T 17838-2010)國家标準“靠離泊”條款。
“并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字面解釋
詞源與擴展
該詞源自古代軍事或日常船隻操作,後延伸至文學作品中,常用于描繪協作或并列的意象。
與“并船”相關的成語包括“順水行船”“草船借箭”等(參考網絡釋義)。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句或曆史背景,可查閱《墨子》《宮詞》等文獻原文。
閉壁臂甲冰鮮逼畏裁辨殘弊超朗抽氣代替悼怅電流放大器地瀝青鼎來爾時餓餧發牢騷糞土不如服馔盥漱桂琴焊花花九錫華曆鍵控鞬弭矯正解暑雞毛金蓮炬略綽輘轹黎牛買牛息戈悶熱墨花男婦老幼配帝偏頭痛飄寄仳倠清吉傾刻輕嘴薄舌親禮褥套山枯石死事類衰瘦順濟侯説真格的庶征厮殺雖說鐵了心挺身而出微小下馬牌賢人箫吹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