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言年代久遠。 明 劉基 《沁園春》詞:“任龍蛇歌怨,桑榆煙盡,山枯石死,畢竟何成。”
“山枯石死”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極言年代久遠,形容時間跨度極大,甚至達到山石枯朽的程度。常用于強調事物經曆的漫長歲月或誓言的永恒性。
出自明代劉基的《沁園春》詞:“任龍蛇歌怨,桑榆煙盡,山枯石死,畢竟何成。”。原句通過自然景物(山、石)的衰敗意象,表達對時間流逝的感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成語大詞典》或劉基的《沁園春》原文。
《山枯石死》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山都幹枯了,石頭也都死了,形容環境荒涼、枯燥、死氣沉沉。
《山枯石死》的拆分部首為山(shān)和石(shí),它們的筆畫分别是3畫和5畫。
《山枯石死》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晉代文學家陸機的《文心雕龍·談藝錄》:“風景先山枯石死始奇。”這句話形容了幹燥貧瘠的山石景觀具有一種獨特的美感。
在繁體中,山枯石死的寫法為「山枯石死」。
在古時候,山枯石死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常見的寫法是「山枯石死」。
這片土地已經被長時間的幹旱侵蝕,變得山枯石死,一片荒蕪。
山河 (shān hé)、山光 (shān guāng)、石壁 (shí bì)、石頭 (shí tóu)。
一片荒涼、無生氣、貧瘠幹燥。
生機勃勃、繁花似錦、蓬勃發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