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輕嘴薄舌的意思、輕嘴薄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輕嘴薄舌的解釋

[speak impolitely or rudely] 見“輕口薄舌”

閑時常倚門靠壁,不三不四,輕嘴薄舌的狂言挑撥。——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

詳細解釋

形容言辭輕佻刻薄。《紅樓夢》第三五回:“ 襲人 聽了話内有因,素知 寳釵 不是輕嘴薄舌奚落人的,自己想起上日 王夫人 的意思來,便不再提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一回:“我親家是何等人家!你大舅爺是何等身分!你卻輕嘴薄舌,拿婊6*子和大舅爺打起比較來!”亦作“ 輕口薄舌 ”、“ 輕口輕舌 ”。《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十:“癡妮子!隻知與那酸子相厚,這酸子輕口薄舌,專會做詞。”《二刻拍案驚奇》卷九:“你不理他便罷,不要十分輕口輕舌的衝撞他。”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輕嘴薄舌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輕嘴薄舌”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核心含義

  1. 言語輕率:指說話不經思考,态度隨意,缺乏莊重。
  2. 尖酸刻薄:帶有諷刺、挖苦的意味,如“這酸子輕口薄舌,專會做詞”(出自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
  3. 愛說俏皮話:常以戲谑、調侃的方式表達,可能令人不適。

出處與例句

近義詞與用法

現代延伸

該成語在現代語境中仍用于提醒人際交往中需注意言辭分寸,避免因隨意或刻薄引發矛盾。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紅樓夢》《二刻拍案驚奇》等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輕嘴薄舌

《輕嘴薄舌》是一個成語,意思指人說話輕佻嘴叼細舌,指撒謊,嘴巴油滑,口才過硬卻缺乏真實性和誠信。該成語常用來形容人不夠坦誠正直,言辭虛假。

拆分部首和筆畫

《輕嘴薄舌》的拆分部首為辶和舌,其中舌為首字;總共15個筆畫,每個字對應的筆畫為“輕”(9畫), “嘴”(10畫), “薄”(16畫), “舌”(25畫)。

來源和繁體

該成語的來源可追溯到明代的《清平山堂筆錄》。繁體字形為「輕嘴薄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有些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差異。《輕嘴薄舌》中的字也有改變。例如,「嘴」在古代寫法中為「咀」,而「薄」的古代寫法為「蔔」。

例句

他總是輕嘴薄舌地說着奉承的話,但很少實際行動。

組詞

輕言細語、薄情寡義、厚顔無恥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嘴巴甜、花言巧語、鬼魅舌

反義詞:直言不諱、真誠坦率、言行一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