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仳倠的意思、仳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仳倠的解釋

1.古丑女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仳倠(讀音:pǐ suī)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含義與人的外貌、儀态相關,特指丑陋、粗鄙、不美好的樣子。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仳倠”由兩個單字組合而成:

  1. 仳(pǐ):

    本義指分離、離别(如“仳離”),但在“仳倠”中取其引申義,形容人貌丑或粗俗。《廣韻》釋“仳”為“丑貌”,《集韻》注:“仳,仳倠,丑面。”

  2. 倠(suī):

    專用于“仳倠”一詞,無獨立含義。《說文解字》未單收“倠”,但《淮南子》注:“倠,丑也。”後世字書多将其釋為“丑貌”。

合義:二字連用構成并列式複合詞,強調外貌或儀态的丑陋粗鄙,多用于貶義描述。


二、語源與文獻用例

“仳倠”最早見于漢代典籍:


三、現代使用與學術參考

現代漢語中,“仳倠”已基本被“丑陋”“粗鄙”等詞取代,僅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修辭。其權威釋義可參考以下工具書: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收錄“仳倠”詞條,釋為“丑陋貌”,并引《淮南子》為例證。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版,第1卷第1023頁。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仳倠”為“形容人面貌丑陋”,标注其古漢語屬性。

    來源: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第1175頁。

  3. 《辭源》(修訂本):

    明确其構詞結構,強調二字連用表“丑”義。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版,第0167頁。


四、語義辨析

需注意“仳倠”與近義詞的差異:


“仳倠”是古漢語中形容外貌粗鄙丑陋的複合詞,源于漢代文獻,現代已罕用。其釋義以《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為準,適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修辭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仳倠”是一個極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目前未見于通用詞典和常見文獻記載。根據單字拆分分析:

  1. 仳(pǐ)

    • 本義指“離别、分離”,如《詩經》中“有女仳離”描述女子被丈夫遺棄。
    • 也可表示“區别”,如《說文解字》注:“仳,别也。”
  2. 倠(suī)

    • 古代指“容貌丑陋”,如《淮南子》有“臾兒、易牙,淄澠之水合者,嘗一哈水而甘苦知矣;故聖人之論賢也,見其一行而賢不肖分矣。孔子辭廪丘,終不盜刀鈎;許由讓天子,終不利封侯。故未嘗灼而不敢握火者,見其有所燒也;未嘗傷而不敢握刃者,見其有所害也。由此觀之,見者可以論未發也,而觀小節可以知大體矣。”其中“倠”與丑惡相關。

推測組合詞義: “仳倠”可能指因容貌缺陷導緻的分離,或形容被遺棄的丑陋之人,屬于古代特定語境下的罕見用詞。由于缺乏明确文獻佐證,建議結合具體出處或語境進一步考據。若為現代誤寫,請核對原詞準确性。

别人正在浏覽...

百累寶刀步軍慘黛槌提打暖掂掇非決定論腹飽萬言傅粉施朱瓜緜挂失鼓險寒具河落海幹鴻濑鬨堂渙發大號兼利攪海翻江基本上揭箧探囊解脫激将紀念章寖益寬徇亮飕領悟辚囷路皷貉奴盤絞眅眼盤樽劈叉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千古奇談親賓磬折輕言寡信散髻散行上丁山郭燒紙馬升平釋急十裂思親調暢抟據違返渥太華五愛教育五殺無滞翔鳳箱擎消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