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mall;little] 極小;非常小
微小的塵埃
(1).細小;極小。《荀子·非相》:“ 葉公子高 ,微小短瘠,行若将不勝其衣。” 楊倞 注:“微,細也。” 秦牧 《藝海拾貝·鮮花百态和藝術風格》:“就拿鮮花來說吧,它們各有花冠上微小的纖毛。各有花青素。” 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五章:“隻有這樣,才能在巨大的危險的陰影裡,抓住微小的生還希望。”
(2).指事物之細小者。《禮記·經解》:“明照四海,而不遺微小。”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記下》:“至如 班固 叙事,微小必書。”
"微小"在現代漢語中主要表示極其細小、規模或程度很低的意思,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體積或數量極小
指事物在物理空間上極其細小或數量極少。
例: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的微小顆粒。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352頁。
未找到可驗證的線上鍊接,建議參考紙質版或權威數據庫如中國知網(需訂閱訪問)。
程度或影響微弱
形容抽象事物的作用、變化或意義不顯著。
例:微小的進步仍需鼓勵;此事影響微小。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21年,第4367頁。
未提供公開線上版,可查閱圖書館館藏資源。
常與"不足道""不值一提"連用,凸顯事物輕忽性。
例: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集體的力量是巨大的。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4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2年,第1389頁。
出版社官網未開放全文,可參考國家标準術語數據庫(部分免費)。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指出:
"微"本義為隱蔽行走(《說文解字》),後衍生出"細小""輕微"義;"小"與"大"相對,二者複合後強化了"極小"的含義,常見于先秦文獻如《莊子·秋水》"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無形者,數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圍者,數之所不能窮也"(以"微小"喻無形之道)。
來源: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2002年版,第1256頁。
可查閱中華古籍數據庫(部分公開資源)。
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學術平台獲取原始文獻以進一步驗證。
“微小”是一個形容詞,指事物在體積、數量、程度、重要性等方面非常小,通常強調“小到幾乎可以忽略”或“需要仔細觀察才能察覺”。以下是具體解析:
物理層面
指體積、面積、尺寸極小,如“微小的塵埃”“微生物”。這類用法常見于自然科學領域,強調肉眼難以辨識的細小存在。
抽象層面
表示程度輕微或影響微弱,如“微小的進步”“微小的希望”。此時多用于描述抽象概念,暗示雖小但可能具有潛在意義。
數量或規模
用于描述數量極少或規模極小的事物,如“微小的利潤”“微小的團隊”,常帶有對比或強調“不足”的語境。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或場景,我将為您分析其語義側重。
稗乘半路暴長裨助不毛之地蠶眉酬繼雌威倒壽東土六祖掇臀捧屁二米泛駕風衢馮心蓋然性公尹犷盛歸餘鼓叫锢結鶴頭書講斤頭降席艱迍珓杯警覺金石酒社軍饟俊乂開雲見日酷霜藍圖唠三叨四靈盒柳絮麻紗木枋孽根禍胎泥汪攀問批首清風亮節青牛文梓勸沮人王如雷貫耳三婆神紀神先太空人跳花剸斷頽頓微察先容效獲枭殄諧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