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而亦的意思、而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而亦的解釋

連詞。表示承接。《論語·子張》:“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左傳·成公二年》:“公即位,受盟于 晉 ,會 晉 伐 齊 。 衛 人不行使于 楚 ,而亦受盟于 晉 ,從於伐 齊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而亦”是古漢語中的連詞組合,主要用于表示語義的承接或轉折關系。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詞性作用
    “而亦”由連詞“而”和副詞“亦”組合而成,整體作為連詞使用,起到連接前後分句的作用。

    • “而”:表順承或輕微轉折;
    • “亦”:相當于“也”,表并列或補充。
  2. 核心語義
    表示前後分句的承接關系,可譯為“而且也是”“同時又”等,例如:

    《論語·子張》:“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左傳·成公二年》:“衛人不行使于楚,而亦受盟于晉。”

二、用法特點

  1. 文言語境
    多見于先秦文獻,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書面語或仿古表達。
  2. 雙重功能
    • 順承:如“國富而兵強”,表示前後并列;
    • 轉折:如“不行使于楚,而亦受盟于晉”,隱含對比。

三、擴展說明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補充其可描述事物具備雙重特征,例如:

“規矩備具,而能出于規矩之外;變化不測,而亦不背于規矩。”
此處強調“同時符合兩種看似矛盾的特性”。

四、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分析具體例句,可參考《論語》《左傳》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而亦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相同、也。它的拆分部首是而和亻,總共有8個筆畫。而這個字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是一個獨體字,沒有變體或繁體。 而亦這個詞來源于《尚書》,屬于古代文獻中的用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而字是一個獨立的字,沒有繁體或者變體。所以而亦一詞的古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 以下是一些由而亦組成的詞語:既而亦、不但而亦、逍遙自在而亦隱忍、斯須而亦非斯須、斯須而亦俄頃、夕而亦晨。 與而亦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同時、亦然、同樣、也是。反義詞則是不同、不是。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們之間不但風格相似,而且觀點亦互相印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