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湫泊。相傳為雲龍居處之所。 唐 杜甫 《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郡防禦判官》詩:“鳥驚出死樹,龍怒拔老湫。”
“老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得出:
老湫(拼音:lǎo qiū)指“湫泊”,即深潭或水潭,相傳為雲龍居處之所。該詞出自唐代杜甫的《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郡防禦判官》詩句:“鳥驚出死樹,龍怒拔老湫。”
詞源與含義
注意争議解釋
部分網頁(如)提到“老湫”是成語,形容年長但精神矍铄的老人。但此解釋缺乏廣泛文獻支持,且與權威來源(如漢典、杜甫詩句)的釋義沖突,可能為誤傳。
“老湫”主要用于文學或古籍中,指代與龍相關的深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杜甫詩作注釋。
《老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一個年長的、具有豐富經驗的人。
《老湫》由兩個部首組成:老(⺹部)和湫(氵部)。
《老》的筆畫數為6,屬于形聲字,讀音為lǎo。
《湫》的筆畫數為12,也是一個形聲字,讀音為qiū。
《老湫》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社會風俗,隨着歲月的流逝和社會的發展,這個詞被用來形容那些年紀大、經曆豐富的人。
繁體字《老湫》為「老湬」。
在古代寫法中,「湫」字的上部分寫為「沼」,下部分寫為「喬」。
1. 奶奶是個老湫,她的智慧和經驗使得我們受益匪淺。
2. 他是這個村子裡的老湫,對于農業有很深的研究。
組詞可以根據對《老湫》的修飾和擴充來進行,如:
- 老湫人:指的是具有老湫特質的人。
- 老湫技能:指的是老湫人掌握并精通的技能。
- 年輕人向老湫請教:指的是年輕人向老湫請教經驗和智慧。
近義詞:老成、有經驗、人老珠黃。
反義詞:稚嫩、年輕、不成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