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勤的意思、功勤的詳細解釋
功勤的解釋
猶功勞。《後漢書·楊震傳》:“帝崩後,復入為侍中衛尉,從 獻帝 西遷,有功勤。” 三國 魏 曹植 《薤露行》:“願得展功勤,輸力於明君。”《周書·賀拔勝傳》:“将軍首舉義兵,共除姦道,功勤未立,逆有此謀,可謂速禍,未見其福。”
詞語分解
- 功的解釋 功 ō 勞績,成績,與“過”相對:功勳。功績。論功行賞。徒勞無功。功德無量(刵 )。功成不居(立了功而不把功勞歸于自己)。 成就,成效:成功。功能。功虧一篑。事半功倍。急功近利。 物理學上指用力使物體
- 勤的解釋 勤 í 做事盡力,不偷懶:勤勞。勤快。勤奮。勤政(勤奮于政事)。勤謹。勤勉。勤懇。克勤克儉。 經常:勤密(頻繁)。來往很勤。 上班,事務:勤務。勤雜。出勤。後勤。 擔心,憂慮:勤恤(憂慮憐惜)。 幫助
網絡擴展解釋
“功勤”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側重,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功勞:在古漢語中,“功勤”主要指“功勞”。例如《後漢書·楊震傳》提到“有功勤”,即強調功績貢獻。
- 勤奮努力: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為“勤奮工作”,強調通過努力取得成就,但此釋義多見于現代語境。
2.古籍用例
- 《三國志·曹植傳》中“願得展功勤,輸力於明君”,此處“功勤”指功績,表達報效君主的心願。
- 《周書·賀拔勝傳》中“功勤未立”,指功勞尚未建立,體現其古典含義。
3.現代用法
- 現代多用于文學或正式文本,既保留“功勞”本義,也可結合“功”(成就)與“勤”(努力)拆分理解,如“功勤并重”。
4.相關成語與造句
- 成語:多與“勤懇”“民生在勤”等搭配。
- 例句:“将軍首舉義兵,功勤未立”,強調功績未顯。
“功勤”在古籍中多指功勞,現代可擴展為勤奮與功績的結合。具體釋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如需更全面的古籍引證,可參考《後漢書》《周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功勤
功勤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力”和“工”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1個筆畫。它的拆解部首分别表示力量和工作。
來源
《功勤》一詞最早見于《詩經·大雅·東山》之中:“矢诼爾軫,亦孔之功勤。”意為箭矢悅谏诤,也是孔子的功勤之舉。從古代以來就代表了勤勉勞動和努力工作的意義。
繁體
功勤的繁體字為「功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功勤」曾有過不同的變體。其中「功」字的古體是「工」加上額外的一橫,表示工作的意思。而「勤」字的古體是「力」加上額外的一橫,表示力量和努力。
例句
他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勤奮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稱贊的成績,證明了自己的功勤。
組詞
功勤加上不同的前綴和後綴可以組成不同的詞語,比如:努力、勤奮、工作等。
近義詞
勤勉、努力、辛勤。
反義詞
懶惰、怠工、偷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