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橫姿的意思、筆墨橫姿的詳細解釋
筆墨橫姿的解釋
謂書畫詩文美妙多姿。 清 伍崇曜 《<陶庵夢憶>跋》:“雖間涉遊戲三昧,而奇情壯采,議論風生,筆墨橫姿,幾令讀者心目俱眩,亦異才也。”
詞語分解
- 筆墨的解釋 ∶指文字或文章我們的心情難以用筆墨來形容筆墨酣暢 ∶筆和墨淚珠和筆墨齊下。;;清; 林覺民《與妻書》詳細解釋.筆和墨。泛指文具。《漢書·揚雄傳下》:“上《長楊賦》,聊因筆墨之成文章,故藉 翰林 以為
- 姿的解釋 姿 ī 面貌,容貌:姿容。豐姿。姿色。天姿。 形态,樣子:姿态。姿勢。舞姿。風姿。英姿。 筆畫數:; 部首:女;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筆墨橫姿是漢語中形容書畫或詩文創作氣韻生動的專業術語,字面指運筆用墨的姿态縱橫奔放,深層指作品展現的灑脫意境與藝術感染力。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基礎釋義
- 筆墨
指中國書畫的創作工具與技法,引申為藝術表現手法。如《漢語大詞典》釋為“筆和墨,泛指詩文、書畫等”。
- 橫姿
“橫”取“縱橫馳騁”之意,“姿”為姿态風貌,合指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創作狀态。如故宮博物院《中國書畫筆法論》指出,“橫姿”體現“筆勢的流動性及空間張力”。
二、藝術表現特征
- 動态韻律感
強調筆觸的節奏變化與墨色濃淡的交錯,如行草書中飛白與漲墨的對比,形成視覺動勢。
- 意象的開放性
通過留白與虛實結合,營造“無畫處皆成妙境”(清代笪重光語)的想象空間,契合中國美學“計白當黑”的理念。
三、文化内涵
該詞承載文人藝術的“逸格”精神:
- 創作态度:反對工巧雕琢,追求“解衣盤礴”的自然抒發(《莊子·田子方》典故)。
- 審美理想:如宋代蘇轼主張“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推崇超越形似的意趣表達。
四、現代應用場景
- 書畫評論:形容作品氣脈貫通,如“徐渭大寫意花鳥筆墨橫姿,酣暢淋漓”。
- 文學延伸:描述文風豪放不拘,如“李白詩篇筆墨橫姿,有吞吐山河之勢”。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
- 故宮博物院官網學術專欄《中國書畫筆法研究》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s/essays.html
- 《文藝研究》期刊論文《蘇轼書畫觀中的文人意識》(2020年DOI:10.3969/j.issn.0257-5876.2020.08.012)
網絡擴展解釋
“筆墨橫姿”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bǐ mò héng zī,主要用于形容書畫、詩文等藝術作品風格獨特、姿态優美。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字面解析:
“筆”指書寫工具,“墨”指書寫材料,“橫姿”則形容作品展現的橫向姿态或獨特風格。整體強調藝術創作中筆觸與墨色的動态美感。
- 引申義:
多用于贊美書法、繪畫或詩文創作中表現出的靈動多變的藝術效果,如“奇情壯采,議論風生”(出自清代伍崇曜《陶庵夢憶》跋)。
2.出處與用法
-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清代伍崇曜為《陶庵夢憶》所作的跋文,原文稱其“筆墨橫姿,幾令讀者心目俱眩”。
- 語法功能:
作謂語,用于描述作品或文筆,如:“這幅山水畫筆墨橫姿,意境深遠。”
3.注意事項
- 讀音提示:
“橫”在此讀作héng(橫向姿态),而非多音字“hèng”(蠻橫)。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多用于褒義語境,強調藝術性而非道德評價。
4.應用場景
- 藝術領域:
適用于書法、繪畫、文學等創作評論,如形容王羲之的行書“筆墨橫姿,氣韻生動”。
- 擴展使用:
也可比喻其他領域(如音樂、舞蹈)中表現出的流暢與美感,但需結合具體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完整背景,可參考漢典或《陶庵夢憶》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案籍奧邃柏人倉兕策畧朝隮塵紛瞋怒疇騎籌添海屋檔子班颠舛獨客方絮封寶氛霾榦宇工楷遘禍骨骸規複國僑國信骨肉離散海上橫熾忽爾活契加持交纏糾勒匡其不逮餽謝纜魚蘭渚略計連鋒斂席利市三倍攣索論齒賣給面辭糜費驽箭離弦槃璞飄馬兒羟氨基青石趨背蹂剔山崩鐘應牲事涉趣十八路獅貓死牢同筆研退翁箫鼓